
【本镇概况】①镇名:翔凤镇。②美称:麻鸭第一镇。③区位:来凤县南部。④交通:209国道。⑤人口:9.7万人。⑥特产:凤头姜、药材、巴东白皮大蒜。
翔凤镇政府驻接龙桥,面积136.4平方千米。辖4个居委会、27个村委会:精神堡、育红桥、三光坪、花园堡、枫香、香花、白岩、老茶、何家坡、马鬃岭、关口、小河坪、马家园、白杨坡、大垭口、老寨坪、冯家坪、桂花树、黄茅坪、老虎洞、中华山、望水、河坪、旗鼓寨、师立坪、竹坝、梅河、沿山坝、车大坪、檀木湾、红岩堡。
【重要景点】仙佛寺石窟;接龙桥;小鸡公岭摆手堂
①仙佛寺石窟
仙佛寺石窟位于来凤县沙坨鱼种场关口上村酉水西岸。 始凿于初唐至盛唐时期,后历代均有增凿。大佛坐于莲台之上,高约五米半,中间的大佛旁有小佛四尊,两侧的大佛,伴有小佛两尊,小佛高约两米。南有石窟群,刻有一米高的小佛十九尊,整座石窟全长三十五米。
在石佛北端的石壁上,刻有“仙佛寺”三字。旁边刻有“咸康元年五月”。据《来风县志》记载:“仅镌有记,仅余‘咸康元年五月’六字”。在千余年以前,能有如此的高超雕刻技巧,足见土家古代手工技术的发展程度。
古寺上依绝壁,下临深潭,寺外古木参天,浓荫蔽日,青藤垂帘,凭栏观赏,景色宜人。仙佛寺石窟不仅是长江中游、两湖地区唯一的唐代摩崖造像,同时也是现存规模最大的摩崖造像,以鲜明的民族化特色,从不同侧面展示了我国石窟艺术风格及民间宗教信仰在土家族地区的重大发展、变化。
②接龙桥
接龙桥位于来凤县翔凤镇南拦河上,这座桥有86米长、5.6米宽。这座桥始建于清朝嘉庆十三年(1809年)。这座桥的建立曾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据说,在拦河的两岸有两座山,南叫“玉龙”,北称“翔凤”,它们分别是龙与凤的化身,但是却被拦河“拦”断了它们之间的龙脉,因此来凤人民才屡遭劫难。据说只要修一座石桥跨越拦河,接通“龙脉”,就会迎来“龙凤呈祥”的好日子。为了谋求幸福,嘉庆十三年(1809年),来凤人民纷纷捐钱捐粮,请来能工巧匠,修起大小两个石拱,并在石桥上精雕了一条石龙,还凿上了“接龙桥”三个大字,是来凤境内最大的清代石桥。
③小鸡公岭摆手堂
摆手堂位于在来凤县河东乡酉部的小鸡公山山岭上,其为土家人跳摆手舞的场所,建于清嘉庆二十年(1815年),面积为500平方米。房屋长12米,宽4.4米,周围以片石砌墙,中间为两列木柱。房内存有三个石垒供台,高1.1米,宽0.8米,另有石凿香炉,大门以凿砌条石框成,房前为一平地。 围墙以石砌筑,现存部分高1.3米,房屋前墙上存有1815年冬修建摆手堂时的记事碑一通,为现存同类建筑中时代最早、保存最好的一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