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刘育新1939年生,著名作家、书法家、文物鉴定专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文物学会会员、中国古陶瓷学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纪实文学研究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楹联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楹联学会网络委员会主任。现为北京聚宝斋文物鉴定中心首席鉴定师。
作为文物鉴定专家, 刘育新对书法字画、古陶瓷鉴定功力极深,多年来,在北京琉璃厂文化街聚宝斋文物鉴定中心做文物鉴定工作。工作之余,创作了大量文学作品,在《十月》《关东文学》《青年文学家》等期刊发表《灯光》《黑鹰》等中短篇小说三十余篇;在《北京晚报》《北京青年报》发表《款识杂谈》《书家必须学者化》《楹联文学地位谈》《联墨本有不解缘》等论文、随笔一百多篇;出版长篇小说《临界》《天狼》《古街》《红菱》《大野》《白地》等八部,尤其以民国题材更见长,其中《古街》获首届老舍文学奖。1999年,北京举办《古街》研讨会,著名学者朱家晋、著名作家张中行、李国文,著名评论家雷达应邀参加,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古街》是一部真正懂得古玩,并知道如何表述古玩,且以艺术技法诠释自己对古玩理解的人才能写出的著作。
刘育新精于楹联创作,作品散见《楹联界》、《中国楹联报》、《对联杂志》及其他报刊。联作以气势雄浑,意境高雅,直逼古人。关于楹联的论文《论楹联的文学地位》、《楹联的复兴是历史的必然》、《发展楹联教育是历史的需要》在楹联界有广泛的影响。中国楹联学会四代会以来,参与编辑《楹联界》,现为《中国楹联》执行副主编。兼任中国楹联学会网络委员会主任,评审委员会主任,多次参加全国性大型征联评委。
作为著名书法家,刘育新擅长魏碑、隶书和章草。作品多次参展,被国内外有关单位和个人收藏。为四届中国楹联书法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楹联书法委员会客座教授。2004年被中国书法家协会举办的全国第五届楹联书法大展聘请为评委。
刘育新长期钻研文物理论,刻苦实践,在鉴定瓷器、书画方面有独到之处。在琉璃厂多年实践,掌握大量文物知识,丰厚的文化沉积,使其文学创作底气十足。而他在文学、历史、文字、民俗等方面的知识和,又为他文物鉴定提供了坚实的文化基础。
刘育新是中国全聚德集团公司文化顾问、南昌等多所大学客座教授。
2.刘育新男,1936年8月生,浙江省缙云人。浙江省瑞安林业局高级工程师。中共党员,1962年毕业于浙江林学院。系中国林学会、中国竹协会员、瑞安市林学会副理事长、瑞安市政协委员、科协委员。从事林业研究工作30多年,成绩突出。1976-1989年间,三次主持完成了全市大型森林资源调查;1984年主持完成浙江省三年试点县——瑞安县林业 区划工程;1984-1991年主持设计实施全国沿海防护林浙江段飞云、阁巷、场新三期试点工程,辅助海滩森林工程秋茄引种成功,将我国红树自然分布界北移四纬度300公里,为海防林建设和科学研究做出了贡献;1987年主持设计实施瑞安飞机造林、设计以高山多树种掺布促进种间竞争等,取得关键技术突破、获省林业厅和民航的嘉奖;1989年研究食用笋周年供笋课题,应邀参加在中国南京召开的“国际竹子学术会议”上进行交流。编著《浙江省瑞安市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总体规划》。著述的《瑞安县林业区划》、《温州丘陵山地资源的特征及其利用方向刍议》等皆被收入省、市有关专集。1987年荣获中国林学会《劲松奖》,其传略被辑入《世界名人录》(中国卷)、《中国当代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大辞典》、《中国林业专家大辞典》、《浙江古今人物大辞典》和《中国专家》等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