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轲塔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4-01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荆轲塔。在河北易县城西南2.5公里的荆轲山上。塔为八角十三层,高24米。砖石结构,造型典雅,每层八角各悬风锋。

塔原为圣塔院寺内之建筑,寺建于辽代,不久寺与塔俱毁。明万历六年(1578年)重建,清代又加修葺,现仅存此塔及清《重修圣塔院记》石碑等。因此山有明代“古义士荆轲里”碑碣,旧传有荆轲衣冠冢和荆轲馆,因此得名。塔建于山上,清碑上又有“辛与塔为山而设,为荆轲而设也”等语,故俗称荆轲塔。荆轲(?一前227)战国时卫国人,为燕太子丹行刺秦王未遂身死。

塔南明代立的石碑上,有明代万历十四年御史熊文熙所题“古义士荆轲里”和对他的评价。北侧有一块清代的残碑,碑额上有“重修圣塔寺记”的字样,碑文经风雨侵蚀,已不易辨认,大意是塔旁有寺院,名“圣塔寺院”,建有亭台楼阁,山上有荆轲馆和衣冠冢遗址,风和日丽之时,常有文人墨客会聚于此饮酒赋诗。作者是金天柱(1736-1795年),字北高,南京人,回族,曾任乾隆时翰林院四译馆正教序班(职司翻译)。<易县县志>有记载。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