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彖,字伟才,陈郡阳夏人也。祖洵,吴郡太守。父觊,武陵太守。彖少有风气,好属文 。 觊临终与兄顗书曰:“史公才识可嘉,足懋先基矣。”史公,彖之小字也。 服未阕,顗在雍州起事见诛,宋明帝投顗尸江中,不听敛葬。彖与旧奴一人,微服潜行求尸,四十余日乃得,密瘗石头后岗,身自负土。怀其文集,未尝离身。明帝崩后,乃改葬顗。
后除安成王征虏参军,主簿,秘书丞。议驳国史,檀超欲立处士传。彖曰:“ 夫事关业用,方得列其名行。今栖遁之士,排斥皇王,陵轹将相,此偏介之行,不可长风移俗,故迁书未传,班史莫编。一介之善,无缘顿略,宜列其姓业,附出他篇。”
迁始兴王友,固辞。太祖使吏部尚书何戢宣旨令就。寻补安西谘议、南平内史。除黄门,未拜,仍转长史、南郡内史,行荆州事。还为太子中庶子。
彖性刚,尝以微言忤世祖,又与王晏不协。世祖在便殿,用金柄刀子治瓜,晏在侧曰:“外间有金刀之言,恐不宜用此物。”世祖愕然。穷问所以。晏曰:“袁彖为臣说之。”上衔怒良久,彖到郡,坐过用禄钱,免官付东冶。世祖游孙陵,望东冶,曰:“中有一好贵囚。”数日,专驾与朝臣幸冶,履行库藏,因宴饮,赐囚徒酒肉,敕见彖与语,明日释之。
彖形体充腴,有异于众。 每从车驾射雉在郊野,数人推扶乃能徒步。幼而母卒,养于伯母王氏,事之如亲。隆昌元年,卒。
——选自《南齐书•袁彖传》有删节
袁彖,字伟才,是陈郡阳夏人。祖父叫袁洵,做吴郡太守。父亲叫袁觊,做武陵太守。袁彖年少时就有风度气派,喜好写文章。袁觊临终写给其兄长袁顗的信说:“史公才识可嘉,足可以使先人的基业盛大啊。”史公是袁彖的小名,服丧没有完毕,袁顗在雍州造反被杀,宋明帝(派人)把袁顗的尸首投入江中,不允许入殓下葬。袁彖跟原来的一个奴仆,改变服饰暗中来寻找袁顗的尸体,四十多天才找到,然后秘密地把他埋葬在后面的石头岗上,亲自背土埋葬。袁彖怀揣着袁顗的文集,从来没有离开身体。明帝死后,才改葬袁顗。
后来担任安成王征虏参军,主簿,秘书丞。议论批驳国史,檀超想要给处士立传。袁彖说:“那些关乎事业用途的,才能把他们的名字排列在传里。如今处士是隐士,排斥皇王,欺压将相,如此偏激独特的行为,不能够让其长威风改变世俗,因此,司马迁的书里没有给他立传,班超的书里没有编排。做一点好事,没有缘分记载,应该列在自家的行列中,附在其他篇目的后面。
任命为始兴王友,坚决推辞。太祖派吏部尚书何戢宣布圣旨命令他上任。不久补任安西谘议、南平内史。授予黄门一职没有去,仍然为长史、南郡内史,在荆州做事。不久为太子中庶子。
袁彖性情刚烈,曾经因为无关紧要的话与世祖相抵触,又与王晏不和。(有一天)世祖在便殿,用金柄刀子切瓜,王晏在旁边说:“外面有关金刀的谣传,恐怕不应该用这把刀来切瓜。”世祖很是惊讶。追问为什么。王晏说:“袁彖跟我说过这样的话。”皇上恼怒了许久,袁彖到了郡县,因为过分使用俸禄,被免官到东冶。世祖到孙陵游玩,望着东冶,说:“这其中有一个好贵的囚徒。”过了几日,世祖专门驾车与朝中的大臣到东冶,视察了仓库的物品,于是摆了筵席,赏赐这里的囚徒一些酒肉,世祖下令要见袁彖,并想跟他说话,第二天袁彖就被释放了。
袁彖形体比较胖与众不同。L常常驾车到郊外射雉,几个人一齐推他才能徒步行走。小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被伯母王氏收养,侍奉她就象侍奉自己的母亲一样。袁彖隆昌元年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