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 号巡洋舰,原名“阿罗拉”号(AURORA,又译为曙光女神号),属于英国阿里休萨级轻型巡洋舰(ARETHUSA,又译为林仙级)的4号舰。另外3艘分别是“阿里休萨”号、“加拉蒂”号(GALATEA)、“佩内洛普”号(PENELOPE,又译为‘贞妇’号)。
“阿罗拉”号1936年建成于英国朴茨茅斯海军造船厂,舰体长153.9米,舰宽15.6米,吃水4.9米,标准排水量5270吨,满载排水量7180吨,主辅机总功率64000匹马力,最高航速可达32节,续航能力4000海里。其主要武器有:
主炮:MK23型152毫米双联装主炮3座,身管长度50倍口径,弹头重50.8公斤,装药13.6公斤,射程22680米,射速每分钟8发,仰角45度,炮塔全重90吨。
副炮:MK16型102毫米双联装炮4座,身管长度45倍口径,弹头重16公斤,装药4.1公斤,射程19480米,射速每分钟20发,仰角80度,炮塔全重16吨;
MK7型40毫米4联装机关炮2座,身管长度39倍口径,弹头重0.98公斤,射程3500米,射高1560米,射速每分钟115发,炮塔全重11吨;
2座MK3型单管和3座MK5型双联装“厄利康”机关炮,身管长度70倍口径,弹头重123克,装药28克,射程5700米,射高3050米,射速每分钟450发,单管炮仰角80度,全重769公斤,双联装炮仰角70度,全重约1吨;
另外,还有MK4型3联装533毫米鱼雷发射管2座。舰首设有防水雷的扫雷具两套和磁水雷防卫电网;舰尾设有攻击潜艇用的深水炸弹发射架两具,还有对海对空雷达,1部声纳,61部无线电台。舰上编有10个中队,官兵574人。
这艘武装精良、设备先进的巡洋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曾经参加过追击德国“俾斯麦”号战列舰的任务(当时担任的是英国“胜利”号航空母舰的护航舰),还随英国舰队参加过大西洋、地中海的多次海战,曾经担任过英国皇家海军地中海打击舰队——K舰队(由2艘巡洋舰和2艘驱逐舰组成)的旗舰(不是网上很多资料里面提到的地中海舰队旗舰,希望大家不要被误导),并参加过登陆西西里岛和攻取土伦的战役,由于“阿罗拉”号的战绩,吃尽了它的苦头的意大利海军给它取了个响亮的绰号——“银色魔鬼”!
1948年5月19日,英国政府为抵偿香港英国当局代为保管中丢失了的中国6艘港湾巡逻艇将该舰移交中国政府,遂改名“重庆号”。经近3个月的航行,于8月回国,停泊上海,准备参加内战。
“重庆号”是中国海军中最大最强的主力战舰,被视为王牌军舰,不仅军政要员登舰参观,连蒋介石都在舰上召开东北战区中国高级将领会议。10月10日,“重庆号”在中国海军总司令桂永清亲自指挥下,用舰炮从葫芦岛向中共占领的塔山、高桥阵地猛烈轰击,有解放军老兵后来回忆:“一炮就打掉我们一个排的兵力。”后来中国国民政府将此舰当成阻止解放军南下渡江作战的江上武库。此舰后来在舰长邓兆祥的率领下起义,接受解放军改编,再后来被中国国民党空军炸沉。
重庆号’起义后,国民党海军司令桂永清遭撤职留任,英国政府也收回了租借给国民政府的另一艘军舰。
国民党政府多次派出飞机侦察和轰炸倒戈的‘重庆号’。当时,由于驻烟台的人民解放军没有防空部队,经中共中央批准,‘重庆号’离开烟台驶抵东北解放区葫芦岛深水港。为了减少人员伤亡,上级决定舰上仅留下百余人准备护舰作战,其余大部分船员撤离。3月15日,东北军区正式任命‘重庆号’原舰长邓兆祥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重庆号’舰长。在以后的几天里,不断有敌机飞来观测‘重庆号’的方位。这时,由于‘重庆号’上的燃料已基本用尽,只能停靠在三号码头而无法转移。3月18日,国民党多次狂轰‘重庆号’。3月19日,国民党空军轰炸机群继续飞来攻击。为了保存人才,解放军决定留人不留舰,舰上官兵奉命全部撤到岸上待命。舰长邓兆祥带领船员在敌机轰炸间隙登上军舰,奋力抢拆舰上的罗经、雷达、通信和帆缆器材以及轻型舰炮、鱼雷发射管等武器装备。20日零时许,几名水兵奉命打开‘重庆号’前后机舱、弹药库的海底门,军舰进水缓缓下沉,三个小时后向三号码头东侧海里倾倒沉没。
1951年6月,人民海军耗资三千五百多万元,将‘重庆号’打捞出水,但因该舰机器零件损坏严重,更换造价昂贵,已不能继续使用,便将舰体拆卸,而‘重庆号’舰牌则存放在青岛军用五号码头仓库中,至1982年7月,捐赠给军事博物馆,定为国家一级文物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