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召民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4-01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男,生于1968年4月。1989年毕业于河南医科大学,1994、1997年分别获骨科硕士、博士学位。现任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脊柱外科副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分会青年委员,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微创学组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损伤委员会微创脊柱外科学组委员,世界华裔骨科学会脊柱外科分会理事,广东省骨科学分会脊柱外科学组青年委员,广东省康复医学会理事,广东省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损伤委员会常委兼秘书,《中国矫形外科杂志》、《中国微创外科杂志》、《脊柱外科杂志》、《实用骨科杂志》、《中国临床康复》等编委。

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国家级40余篇。参加编写(译)专著17部,分别担任主编(译)及编委。曾先后获省部级成果奖4项,厅局级成功奖4项。《非创伤性骨坏死发病机制及药物防治的研究》1999年获河南省卫生厅二等奖。

科研基金

省部级以上科研基金共5项,计50余万元,均为课题负责人:

1.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实验和临床研究.2001年广东省科技厅攻关重点项目(C30702)经费5万元

2. 转染BMP-4基因的骨祖细胞D1-BAG促进猴脊柱融合的研究. 2003年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036643)经费4万元

3. 转染BMP-4基因的骨祖细胞D1-BAG促进猴脊柱融合的研究.2003年教育部霍英东教育基金“优选资助课题”(94020)经费2万美元

4. 新型生物活性骨水泥与微囊化BMSC经皮椎体成形术的研究与应用. 2004年广东省科技厅重点攻关项目(2004B33101001)经费8万元

5. 经皮注射生物活性骨水泥治疗骨质疏松行椎体压缩骨折 2004年9月 广州市科委重点攻关项目

6. AAV-BMP-4转染MDSCs促进猴脊柱融合的研究. 2006年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06104597)经费3万元

社会兼职

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分会青年委员

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微创学组委员

中国脊柱脊髓损伤委员会微创脊柱外科学组委员

世界华裔骨科学会脊柱外科分会理事

广东省康复医学会理事

广东省骨科学会脊柱学组委员

亚太微创脊柱外科学会理事

国际微创脊柱外科学会、亚太微创脊柱外科学会会员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中国矫形外科杂志》、《中国微创外科杂志》、《脊柱外科杂志》、《实用骨科杂志》编委

《中国临床康复》常务编委

《中华医学杂志》、《中华创伤杂志》特约审稿人

获奖情况

非创伤性骨坏死发病机制及药物防治的研究 省卫生厅二等奖(第1名)

论著

以第1作者或通信作者(研究生导师)发表统计源论文30余篇,SCI一篇非第1作者统计源论文30余篇。

专著

1. 主编《实用骨科神经伤病定位诊断学》、《外科实习手册》

2. 参编《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外科伤病新技术》、《颈椎外科伤病新技术》、《脊柱肿瘤外科学》、《The Practice of Minimally Invisave Spine Technique》、《髋关节外科学》

3. 主译《腰椎外科学》(第3版)、《影像引导下脊柱微创技术》、《经皮椎体成形术》、《微创脊柱外科技术》、《骨坏死--病因、诊断与治疗》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