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阵挛性小脑协调不良症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4-01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概述】肌阵挛性小脑协调不良症(dyssynergia cerebellaris myoclonica) 由Ramsay-Hunt(1921)首报,以肌阵挛,小脑机能不良,伴或不伴癫痫为特征。又称Ramsay-Hunt综合征。

【临床表现】主要特征为动作性肌阵挛,突发、无节律、快速、短暂的不自主肌肉收缩,累及任何肌群,姿势改变、疲劳、激动可促发及加重。肌阵挛出现早,常与小脑机能不良并存肢体共济失调较躯干更为明显。进展缓慢,不影响寿命,可有癫痫,可合并FA。

【发病机理】不明。单纯毁坏齿状核并不产生肌阵挛。小脑的主要传出纤维功能是抑制性的,小脑皮层慢性刺激在人类可完全抑制全身性肌阵挛和癫痫,故本病的肌阵挛反映了小脑抑制功能丧失。新小脑和齿状核及其传出纤维与维持四肢近端姿势有关,肌阵挛是在改变姿势或运动方向的背景上产生。

【病理】齿状核细胞减少,广泛变性。小脑上脚、脊小脑束、苍白球、丘脑、红核、下橄榄核、脊髓亦有变性。伴FA者尚有后索损害,伴癫痫者尚有基底节和大脑皮层病变。

【遗传学】呈AD遗传,也有AR遗传;AD遗传的外显率不完全。

【诊断】首先应辨认不自主运动是肌阵挛还是小脑性共济失调。需与原发性肌阵挛和Creutzfeldt-Jakob病鉴别。

【治疗】对症处理。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