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QinQ技术通过在以太帧中堆叠两个802.1Q包头,有效地扩展了VLAN数目,使VLAN的数目最多可达4096x4096个。同时,多个VLAN能够被复用到一个核心VLAN中。MSP通常为每个客户建立一个VLAN模型,用通用属性注册协议/通用VLAN注册协议(GARP/GVRP)自动监控整个主干网络的VLAN,并通过扩展生成树协议(STP)来加快网络收敛速度,从而为网络提供弹性。QinQ技术作为初始的解决方案是不错的,但随着用户数量的增加,SVLAN模型也会带来可扩展性的问题。因为有些用户可能希望在分支机构间进行数据传输时可以携带自己的VLAN ID,这就使采用QinQ技术的MSP面临以下两个问题:第一,第一名客户的VLAN标识可能与其他客户冲突;第二,服务提供商将受到客户可使用标识数量的严重限制。如果允许用户按他们自己的方式使用各自的VLAN ID空间,那么核心网络仍存在4096个VLAN的限制。
802.1adQinQ也称Stacked VLAN 或Double VLAN。标准出自IEEE 802.1ad,目前该标准仍处于草案阶段。其实现为在 802.1q协议标签前再次封装802.1q协议 标签,其中一层标识用户系统网络(customer network),一层标识网络运营网络(service provider network),将其扩展实现用户线路标识。目前部分交换机可以支持QinQ功能。QinQ 允许运营商为每个用户分配最大到4K的第二个VLAN ID。运营商VLAN标记在IPDSLAM网络侧插入,在用户侧删除。BAS通过识别用户的第二个VLAN确定用户线路标识。QinQ也较好地解决了VLAN(最大4k) 数量不足问题。
主要特点分析1. 没有协议交互过程,不需要任何配置;
2. 与业务不关联,对DSLAM无影响;
3. 扩展了4k VLAN;
4. 二层VLAN统一规划,同时要求运营商二层网络必须支持二层VLAN tag,对设备要求比较高。
5. 报文有效载荷降低,同时造成可能分片、重组;
6. 协议扩展性不强,不支持用户其他控制属性。
QinQ功能应用场景:
应用场合:Internet 业务、VOD/VoIP、大客户接入及VPN、FMC全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