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岭乡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4-01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乡镇概况鸦岭乡位于伊川县西部,乡政府驻地距县城8公里,东毗城关镇,南临高山乡、平等乡,西面、北面与宜阳县樊村乡、丰李镇相连,总面积150平方公里。截止到2007年底全乡辖41个行政村,124个自然村,394个村民组,6.3万人,6639公顷耕地。截止到2007年底该镇国内生产总值完成77487万元,财政收入50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557元。[1]

乡镇沿革1956年为鸦岭中心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改乡。辖鸦岭、西沟、柿树洼、许沟、康沟、槐树洼、南姚沟、北姚沟、高沟、韩洼、董家沟、贾寨、于营、刘沟、代窑、梁刘、后黑羊、西窑、曹窑、尚家沟、楼子头、北王庄、曹坡、殷沟24个行政村。2005年,伊川县乡镇区划调整:撤销常川乡,其行政区域划归鸦岭乡管辖,鸦岭乡政府驻地不变。

人口数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2])

总人口

35653

18490

17163

家庭户户数

8108

家庭户总人口(总)

35614

家庭户男

18455

家庭户女

17159

0-14岁(总)

10976

0-14岁男

5706

0-14岁女

5270

15-64岁(总)

22193

15-64岁男

11632

15-64岁女

10561

65岁及以上(总)

2484

65岁及以上男

1152

65岁及以上女

1332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35515

基础设施社会各项事业取得新成效。投资800万元的伊常路大修改造工程竣工通车;投资90万元新建的鸦岭乡中心小学教学楼工程已竣工;投资60万元的乡敬老院改扩建工程竣工并投入使用,107名五保老人乔迁新居,全乡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达到3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全乡全面实施,参合农民57800人,参合率达95.2%,截止到 2007年底累计补偿参合就医农民16203人次,补助71.1万元,有效缓解了农村群众就医难问题;投资1.5亿元、占地110亩的500千伏亓岭输变电工程和投资1000余万元的甘水河坝系工程在各方共同努力下顺利实施。

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2007年,严格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带头作用,广泛发动群众,全面推进鸦岭的新农村建设。全乡累计投入新农村建设资金851.5万元,出动劳力9382人次,投入车辆4311台次,清运垃圾9565方,建成沼气池2208座,新建乡级沼气服务站1个,村级服务站6个,修建村内雨污水排放设施20960米,整治河道450米,完成通组通户道路28.2公里,建成了亓岭村、常川村和殷沟村三个农村社区服务中心,村容村貌、路容路貌整治成效明显。

矿产资源鸦岭乡资源丰富,西部山区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其中煤、伊利石、白云石、水泥灰岩、红砂石、紫色页岩、粘土矿、大理石等储量大,品质高,有十分广阔的开采前景。

经济概况鸦岭乡始终坚持把多渠道全方位招商引资、千方百计强工业作为大发展、快发展的首要任务来抓,着力实施民营经济“双增”工程。2007年新上项目12个,总投资7010万元,其中超千万元项目3个,超500万元项目5个。伊川县顺源炉料厂和伊川县大地耐火材料有限公司等工业企业产销形势良好,全乡22家民营企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截止到2007年底该乡非公有制经济营业收入完成112500万元,较上年增长33.9%;增加值完成38250万元,较上年增长43.6%,实现利润13500万元,继续保持强劲增长的态势。[3]

农业概况农业产业化经营进一步巩固。依托红薯资源优势,以伊川县越华薯业加工厂为龙头,走公司+农户+基地之路,大力发展红薯深加工,红薯深加工产业村发展到12个,深加工专业户发展到1800户,所生产的红薯淀粉、粉丝、粉条供不应求,截止到2007年底销售量达3500吨,创经济效益1300万元。烟叶生产稳定发展,全乡收购烟叶45万斤,实现税收23万元,增加烟农收入130余万元。畜牧产业步伐加快,全乡规模化养殖场已达20个,其中规模化养猪场8个,存栏12500头,规模化养鸡场12个,规模化养鸡户23家,存栏15万只;发展肉牛专业村8个,存栏4350头。[4]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