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门源县政协主席马生福现任青海省门源县政协主席,1956年出生,青海门源人,回族,1981年入党,中专学历。
工作简历:
1974.11.-1976.05门源县麻莲乡政府干部;
1976.06-1991.02门源县公安局干部(期间:1985.08-1988.06海北州委党校学习, 1989.09任副局长);
1991.02-2000.04任门源县公安局局长;
2000.04-2003.04任门源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兼公安局党委书记;
2003.04-2006.09任门源县委副书记2006.09-今任门源县政协主席。
主持县政协全盘工作,分管经济和文史资料委员会工作。
2.志愿者马生福

马生福,男,撒拉族,中共党员,青海海北人,陕西师范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渭南师范学院传媒工程系(原信息与教育科学系)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2009届毕业生。中国注册志愿者,多次参加各类志愿者活动。
作为一名中国注册志愿者(注册号812000787),他以“尽其所能,不计报酬,帮助他人,服务社会,践行志愿精神,传播先进文化,为建设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美好社会贡献力量”为己任,在共青团青海省委和共青团渭南师范学院委员会的领导下,组织和参加过的活动有:2004年7月第三届国际环青海湖公路自行车赛翻译志愿服务;2005年7月第四届国际环青海湖公路自行车赛新闻中心志愿服务,在此期间发挥了服务的人性化、个人化及全面化的功能,从而使服务对象受益;2005年12月、2006年4月陕西省渭南市创建卫生城市志愿服务,通过这两次活动鼓励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服务社会、保护环境、注重卫生的行列中来;2006年1月渭南市大王乡慰问活动,利用闲余时间,参与一些有意义的工作和活动,既可扩大自己的生活圈子,更可亲身体验社会的人和事,加深对社会的认识,这对志愿者自身的成长和提高是十分有益的;2006年1月20日至2月15日于青藏铁路西宁至格尔木段二期应急工程指挥部开展志愿服务,通过和青藏铁路建设者们的零距离接触,使他深刻体会到了在生命禁区建设世界上最伟大铁路的建设者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艰苦奋斗精神;2006年4月渭南师范学院田径运动会绿色环保志愿服务,志愿者们的无私奉献为运动会的顺利进行提供了保障;2006年6月渭南师范学院图书馆搬迁志愿者活动,并在动员大并在动员大会上作了《如何做好一名志愿者》的演讲,此次活动共持续了一个多月,在志愿者们的辛勤工作下,图书馆搬迁工作顺利完成;2007年4月共青团渭南市委组织的“登华山、迎奥运”人文奥运活动,表达了志愿者要承担起为奥运会做贡献的历史责任,传播奥林匹克精神,普及奥林匹克知识,也表达出了人民追求“和平、友谊、进步”的强烈愿望,营造出了全社会迎奥运、全民办奥运的浓烈气氛;2007年6月成为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陕西分库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志愿者通过参与志愿工作,有机会为社会出力,尽一份公民责任和义务,为血液病患者的救治提供了一份努力和希望;2007年7月第六届国际环青海湖公路自行车赛赛事组委会志愿服务,此次志愿服务为他提供了一个学习的机会,在参与志愿工作过程中,除了可以帮助人以外,更可培养自己的组织及领导能力,还可以学习新知识、增强自信心及学会与人相处等;2007年第五届青滇藏川毗邻地区文化旅游节西藏昌都代表队翻译志愿服务,使他加深了对国情的认识和对人民群众的感情,增强刻苦学习、服务人民、报效祖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担任信息系阳光志愿者协会社长期间,他奉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准则,组织和参加过的活动有:2007-4-26渭南师范学院造血干细胞捐献宣传和志愿者招募活动,同时请到了西安第四军医大学专家孙小兰教授做了《关于造血干细胞捐献》的专题讲座,参与报名捐献的人数达212 人,报名参加阳光志愿者协会的人员达41人;2007-5-9前往陕西省中医学院进行造血干细胞捐献宣传和志愿者招募活动,参与报名捐献的人数达150人,报名参加阳光志愿者协会的人员达60人;2007-5-25前往陕西省铁路职业技术学院进行造血干细胞捐献宣传和志愿者招募活动,参与报名捐献的人数达263人,报名参加阳光志愿者协会的人员达87人,通过三次 “捐献造血干细胞,点燃生命的希望”的活动使同学们了解到了有关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基本常识以及捐献造血干细胞的目的和意义,让同学们对血液病患者充满了热心和关怀;为了与大家分享志愿工作的基础知识,一起学习志愿工作的职责、概念、志愿者应有的素质、服务技巧等,2007-5-30在渭南师范学院举行了第一期阳光志愿者协会志愿者相关理论知识培训,共有150人参加了培训;2007-6-2阳光志愿者协会会员共计150名左右,在渭南市信达广场和沋河公园两个场地为不幸身患白血病的南塘小学学生王明珍进行慈善募捐活动,同时由从西安赶来的陕西省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为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进行血样采集,渭南电视台对此次活动进行了全程跟踪报道。活动从早上9点半正式开始,晚上9点半结束,总共为小明珍募捐款项6053.00元,3个多小时内采集造血干细胞血样256份(其中阳光志愿者协会招募的志愿者采样216份),散发造血干细胞宣传单800余份,此次活动不仅为中华骨髓基因库陕西分库增加了骨髓信息,也为渭南师范学院、陕西省中医学院和陕西省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志愿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同学提供了一次为社会和他人奉献爱心的机会;2007-6-14渭南师范学院信息系阳光志愿者协会会员赴仙峪进行户外环保活动,让志愿者们对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了一个深入的认识;2007年暑假期间组织留校学生前往渭南市大王乡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并为大王乡胡寨小学学生募捐图书,举行“一本书、一份爱、一个梦想”送爱心活动,随后筹建了“阳光流动书屋”,呼吁社会献出爱心,关爱未来,让家长和子女进行公益活动,互相感染,随即进行了“暖冬行动”既为大王乡胡寨小学学生捐献过冬衣物;2007年9-22与渭南市中心血站在渭南师范学院门口组织进行无偿献血活动,此次活动的起因是阳光志愿者协会了解到渭南市中心血站的库存血液已降至500个单位(一个单位等于200毫升),已接近正常库存的警戒线,其中以A型血最为紧缺。近段时间以来,渭南市各地临床用血以A型血居多,致使A型血的供应量更为紧张。为了缓解血液供应紧张的状况,渭南市中心血站与阳光志愿者协会共同策划进行了此次无偿献血活动,此次活动招募到无偿献血者164人,共采集鲜血37600毫升,共散发应急献血队伍建设表格一百余份,为和渭南市中心血站共同建立应急献血队伍打好了基础;为了让更多的同学对志愿者活动有深入的了解,2007-10-27在渭南师范学院为全院志愿者性质的五个学生社团举办了主题为“如何科学进行志愿服务”的第二期志愿者相关理论知识培训,共有150多名同学参加了培训并且加入到志愿者的行列中来; 2007-11-2在渭南师范学院组织全院志愿者性质社团举行了主题为“创建和谐校园,传播志愿精神”的知识竞赛活动,通过此次活动加强了各个学生社团之间的交流,也使大家学到了志愿服务领域的专业知识。
除了参与志愿服务外,马生福同学在文学艺术方面也充满了浓厚的兴趣。他在担任渭南师范学院中文系西岳剧社社长期间,曾组织进行过以下活动:为“2005年陕西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总结既陕西省普通高校毕业生结业协作会成立大会”进行六幕话剧《渭水扬波》汇报演出,博得了与会陕西省各高校领导的高度赞扬;承办2005年中文系十大社团联欢晚会;拍摄西岳剧社校园DV剧《好日子》、《南拳表演》、《十年》、《太空漫步》等,其中《十年》荣获渭南师范学院2006年校园文化艺术节DV大赛二等奖;西岳剧社被评为“陕西省2005年度高校学生优秀社团”。
在工作上他一丝不苟,爱岗敬业,在学习上他一样是充满了激情。他是一名撒拉族大学生,作为一名少数民族学生,他继承了本民族的优良传统,自觉地认真学习党和国家关于民族宗教问题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政策、法律,使自己从小具备正确认识和处理民族、宗教问题的素质和能力,不断增强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观念。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石。在学习过程中他一向坚持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的原则。在系统的学习了民族政策常识,民族法学和宗教学的相关理论知识后,曾于2007年6月在渭南师范学院政治经济系王战牛教授的指导下为政经系05级政治专业同学讲授了相关宗教学知识的课程;2007年暑假期间利用在青海省玉树州参与第五届青滇藏川毗邻地区文化旅游节志愿服务的空暇时间前往青海省玉树州宗教局参观访问,并在青海省玉树州宗教局诺桑局长的陪同下前往佛教学院进行宗教学知识讲座。在渭南师范学院就读期间,多次与少数民族学生进行交流,给身边的同学讲解民族政策常识,消除了大家对少数民族的误解和疑惑,增进了各族同学彼此之间的团结,博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现在准备报考陕西师范大学宗教学研究生。
每当被问及为何会如此热衷于志愿服务时,他总是这样回答:“历次的志愿服务经历让我深刻地体会到了以前从未有过的被需要的感觉,从未有过的被尊重的感觉,更获得了从未有过的快乐!志愿服务在中国还是一个起步不久的事业,我坚信杨振宁先生的一句话:一个人要成长的话,就要与正在成长的事业联系在一起。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奋斗改变命运,理想让我们与众不同!我喜欢志愿者工作,用一句话说就是:累并快乐着!”
在服务期间受到的那种直接的教育和震撼,这段特殊的生活经历,会使他终生受益,可以说,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过程,也是把自己的知识、技能运用于实践、检验和提高自身素质的过程,是了解国情、开阔视野、丰富自己人生阅历的过程,是在社会生活舞台中砥砺品格、锻炼成长的过程。同时,志愿者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在全社会弘扬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精神,为社会文明进步做出了贡献,起到了文明使者的作用。他相信,他和他的志愿者朋友们今天的行动将会成为社会全体人们明天的行动!
3.新正县马生福马生福(?—1960),回族,新正县二区(湫头)九乡(龙嘴子)人。身材高大魁梧,留着一部长髯,显得潇洒飘逸。他富有口才,语言风趣幽默,极有感染力。平日里,乐于助人,善排解乡邻纠纷,在回民中享有较高威望。因对《古兰经》颇有研究,清光绪三十年(1904)即在本村清真寺开学任阿訇。以后便长期在关中一带的回民中传经诵教,渐有名气。
1932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来到五顷原、西渠、孟家河等山后村庄宣传革命,开展群众工作。马生福接受了宣传,思想开始倾向革命。同年4月,陕甘边革命委员会在寺村塬成立时,龙嘴子村的回民群众也选代表参加了会议,和汉民一样行使同等的政治权利。此事使马生福思想上受到很深触动,看到了革命的前景和回民的希望。从此每逢礼拜集合,他不仅传经诵教,也借机大力宣传革命思想,教育回族青年积极参加革命。在他的宣传鼓动下,王世平、王世英等19名青年组织了一支回民游击队,走上了革命道路。
马生福还利用自己的身份参与革命活动,为民族统一战线做工作。1934年4月,平子游击队与耀县游击队配合,在南邑胡同伏击进犯苏区的马鸿逵部一骑兵连,击毙击伤7名,俘虏16名。为了瓦解敌人,教育感化士兵,马生福和蔡登霄受党组织委托出面联系,将死者拉回龙嘴子清真寺,按照伊斯兰教仪式予以安葬,将全部俘虏负责送往国民党山河镇敌团部驻地,以当地伊斯兰教阿訇的身份说明情况,并宣传了共产党的主张。这一工作当即在马部引起很大反响,不久就有士兵携枪向红军游击队投诚。他还以阿訇的身份设计掩护了被敌包围于龙嘴子清真寺的中共新正县一区区委书记郭廷藩(解放后任青海省政协副主席)和回民游击队队长马全德,使他们安全脱险。
马生福为革命事业所做的贡献,受到中国共产党组织的高度赞扬。1939年,陕甘宁边区政府在延安成立了陕甘宁边区回民抗日救国协会,马生福被遴选为会长。同年11月,他与林伯渠、李鼎铭等18人被选为陕甘宁边区第二届政府委员(任期5年)。同时,还被选为陕甘宁边区第二届参议会参议员(任期5年)。1941年,他领弟子王长河、王明芳、马玉和(解放后任西安市副市长)3人到延安清真寺开学。1945年,因大骨节病复发恶化,行走困难,请假回家,从事地方工作。1957年被任命为平凉地区民委委员。1960年六七月间,因食用苦杏仁为佐料制作的面条中毒,不治而逝,终年约80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