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溯及既往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4-01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罪刑法定主义的派生原则。

其基本含义是:(1)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应否受刑罚处罚及刑罚的轻重,只能以行为当时所施行的成文法律来确定;

(2)行为时的法律不认为是犯罪,如果实施行为之后,法律有变更的,即使变更后的法律认为是犯罪,也不能加以处罚。

简言之,刑法对它颁布施行前的任何行为,均不发生效力。其目的在于使人们(包括犯罪人)免遭“不测之罪刑。”这一原则最早规定在1787年的美国宪法中,该法明文规定“不准制定任何‘事后法’”。即不准制定有溯及力的法律。后来又写进了1789年的法国人权宣言第8条,从而成为实行罪刑法定主义原则的当然结论。然而,从实践上看,完全采用这一原则的国家并不是很多。

通常把以下两种情况作为“不溯及既往原则”的例外:

(1)行为后变更的法律,其罪刑与旧法相同或轻于旧法时,适用变更后的新法。

(2)对于非刑罚性质的保安处分措施,不受该原则的限制。即对于旧法未规定付之于保安处分的行为,新法亦可以宣告予以保安处分。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