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蚀残丘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4-02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风蚀谷经长期风蚀,不断扩展,使风蚀谷之间的地面不断缩小而成为岛状高地或孤立小丘,称风蚀残丘。它常成群或呈带状分布,丘顶呈尖峰状或平顶状,但以平顶状居多。其高度一般10—30米。中国青海柴达木盆地风蚀残丘分布面积达22400平方公里,是中国最大的风蚀地貌分布区。在柴达木盆地西北部,由于那里是由第三纪泥岩、粉砂岩和砂岩所构成的北西—南东走向的短轴背斜构造,岩层疏松,软硬互层,且多断崖和节理,在风向与构造方向相近似的情况下,强烈的风蚀作用形成了高度为10—20米,长度为10—100米,并与构造方向和风向一致或平行的垄岗状风蚀丘。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