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TP(快速生成树协议)技术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4-02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RSTP=Rapid Spanning Tree Protocol

最初的生成树协议是IBM在“黑暗时代”创建的,并且被IEEE制定为802.1D标准。生成树协议从一开始就是一个薄弱的环节,并且在90年代很快陷入了“非常令人讨厌”的境地。当时,网络设计师都热衷于VLAN 聚合。这个问题简单地说就是根据源路由网桥思路设计的生成树协议没有很好地兼顾通过一个物理连接的多个虚拟网络的不同路径的机制。这个结果就是为已经很痛苦的缓慢的收敛时间增加了更多的混乱。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一些厂商对这个协议进行了修改,显著减少了收敛时间,但是却增加了复杂性并且影响了故障检查。

不过,好消息是在上世纪末IEEE提出了802.1s和802.1w的建议。这两个标准的建议在2002年至2003年获得了批准。这些标准通过增加多重VLAN功能和消除了基本的生成树算法提高了性能。这些新的标准实际上是把自己转变为一种以连接为对象的协议而不是以前的老式协议。在老式协议中,交换机只广播网桥协议数据单元并且等待这些数据到期,并没有确认收到。这是路由选择信息协议和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OSFP)协议在概念和收敛的相对时间方面的区别。

因此,如果你当前的网络包含了很多在交换机之间的第二层的连接,特别是如果你做许多的VLAN聚合的话,你要认真考虑快速生成树协议。这有助于改善交换机失效后的恢复时间。根据你对定时器的设置情况,恢复时间可以从3-60秒,如果不需要定时器调整(timer-tweaking),恢复时间只需100至300毫秒。事实上,使用快速生成树协议比使用拥有PortFast、BackboneFast和UplinkFast等扩展功能的802.1D协议的恢复时间快。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