隰州:
隰州汉河东郡地。隋曰隰州。唐因之,亦曰大宁郡,领隰川等县六。今属平阳府。
山西平阳府,隰州属县二:大宁县、永和县
————《读史方舆纪要》
隰州,大宁郡,今理隰川县。《禹贡》冀州之域。春秋时晋地,七国时属魏。《左传》曰:“晋骊姬使外嬖梁五与东关嬖五,言于公曰:‘蒲与二屈,君之疆也,不可以无主。’乃使重耳居蒲城。”注曰:“蒲,平阳蒲子县也。”按重耳所居,今州北四十里,隰川县界北蒲故城是也。七国时属魏,《史记》:“魏地东尽河东、河内,又曰西河,魏文侯所兴,吴起为西河守,政化大行。文侯旣卒,公叔谮之于武侯,吴起曰:‘吾恐西河将为秦有。’遂奔楚,未久,西河果入于秦。”按魏西河,今胜州富昌县所理。秦为河东郡地,在汉为蒲子县,属河东郡。后魏初属仵城郡。孝文改蒲子为长寿县 。太和十二年,于此置汾州。周宣帝大象元年,于今州东百步置龙泉郡。开皇五年,改为隰州。大业三年,又改为龙泉郡。武德元年,又为隰州。领:隰川、温泉、大宁、石楼四县;二年置总管府,领隰、中、昌、南汾、东和、西德六州;三年又置北温州属焉。贞观元年,省中、昌、西德、北温四州,又以废昌州、蒲县来属,仍督隰、南汾、东和三州;三年废都督府,又以废东和州永和县来属。天宝元年,改为大宁郡。乾元元年,复为隰州。《尔雅》云:“下湿曰隰。”以州带泉泊下湿,故以隰为名。
领县六:隰川,蒲县,温泉,永和,石楼,大宁。
州境:东西二百九十四里。南北二百九十八里。
四至八到:东至东京一千一百四十里。南至西京七百五十里。西南至长安九百九十里。东至汾州灵石界一百六十里。西南至延水县界一百三十四里。南至慈州文城县界一百二十八里。北至石州平夷县界一百七十里。东南至晋州临汾县界一百八十五里。西南至慈州文城县界一百三十里。东北至石州界平夷县一百八十里。西北至绥州界延福县黄河一百八十五里。
户:唐开元户:一万八千五百八十三。皇朝户:主八千七百五十八;客七百七十三。
风俗:其人本号部落,久归汉法。
人物:无。
土产:蜜,蜡,胡女布,已上旧贡。龙须席,出温泉县。芜荑,甚佳。不产丝蚕。
————《太平寰宇记卷四十八》
参见词条:隰县(http://baike.baidu.com/view/4986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