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和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4-02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wéihé

(违和)

1.不协调;失常。

汉 焦赣 《易林·屯之泰》:“调摄违和,阴阳颠倒。”《宋书·裴松之传》:“惧国俗陵颓,民风凋伪,眚厉违和,水旱伤业。”

2.身体失于调理而不适。用于称他人患病的婉词。

南朝 梁 沉约 《齐禅林寺尼净秀行状》:“又经违和极笃,忽自见大光明,遍於世界。” 宋 欧阳修 《嘉祐七年与王懿敏公书》:“昨日公谨相过,乃云近少违和,岂非追感悲戚使然邪?” 清 昭连 《啸亭杂录·傅阁峰尚书》:“上违和,医药皆公掌之。”

3.违和在网络用语中,被赋予新的含义。

违和:违背和谐,用于形容违背和谐社会标准的一切不良事物。

列句:“这种违和的东东,应该马上删掉。”“这张图片太违和了,应该打码。”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