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花门【拼音】:huā mén
【注音】:ㄏㄨㄚ ㄇㄣˊ
[词语解释]释义:(1).山名。在 居延海 北三百里。 唐 初在该处设立堡垒,以抵御北方外族。 天宝 时为 回纥 占领。后因以“花门”为 回纥 的代称。
【出处】:唐杜甫《哀王孙》诗:“ 花门 剺面请雪耻,慎勿出口他人狙。” 宋张戒《岁寒堂诗话·哀王孙》:“言圣德北服南单于,又言 花门 助顺,所以慰王孙也。” 清顾炎武《书女娲庙》诗:“ 花门 、 吐蕃 日侵轶,天子数出 长安 逃。”
【示例】:章炳麟《中华民国解》:“ 回部 诸酋,以其恨于 满洲 者刺骨,而修怨及于 汉 人……以复 突厥 、 花门 之迹,犹当降心以听。”
释义:(2).饰有花纹之门。
【出处】:南朝 梁何逊《南苑》诗:“花门辟千扇,苑户开万扉。”
释义:(3).借指豪门。
【出处】:明屈大均《大同感叹》诗:“花门多暴虐,人命如牛羊。”
释义:(4).指妓院。
【出处】:明康海《王兰卿》第一折:“做一个三从四德好人妻,不强如朝云暮雨花门妇。”
【示例】:《中国歌谣资料·太平军快到苏州城·昏无能》:“昏无能,宦承恩……赌钱又吃酒,还有闯花门。”参见“花门柳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