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片:也被称作牛仔片,它与喜剧片相比较符号特征十分明显:那个可以看得到地平线的茫荒的原野,那个具有传奇色彩的牛仔形象和那个跃马驰骋持枪格斗的激 烈场面等等。西部片作为好莱坞电影特殊的类型片,其深层的符号和象征:是关于美国人开发西部的史诗般的神化,影片多取材于西部文学和民间传说,并将文学语言的想象幅度与电影画面的幻觉幅度结合起来。西部片的神化,并不是再现历史的真实写照,而是创造着一种理想的道德规范,去反映美国人的民族性格和精神倾向。任何一种神化都是通过特定的戏剧性程式表现出来的。在西部片的神化中,我们看到的大多是善良的白人移民受到暴力的威胁,英勇的牛仔以及执法者除暴安良,结果几乎总是群敌尽歼。而那个牛仔大多是外省人,他见义勇为,并在做完好事之后就走掉,常常是使人感到不知道他从什么地方面来,也不知道他将到什么地 方面去,像游牧民一样。在此之中,影片还要用一定的长度去表现,牛仔的邂逅,对纯洁的姑娘或女人一见钟情等等。而在暴力的冲突中去尽可能地表现牛仔的风度。由约翰·福特的《关山飞渡》又名《驿车》(1938年),是最具有代表意义的西部片之一,这部影片既表现了个人的风度、道德规范,又充分地表现了一种 社团的价值。影片的全部冲突在动作中表现出来。而开阔的荒野、封闭的驿车和黑暗的小镇,都为冲突提供了不同的环境。西部片的神化,也是关于马的神化。可以 说没有马就没有西部片,马为西部片带来了强烈的运动形式和节奏效果。西部片有着极易辨认的图像符号,情节和人物的处理也是完全模式化、公式化的,托马斯· 沙兹曾这样描述到:“一个孤独的西部人骑马来到一个田园般的河谷,并被一名焦虑不安的农民指控为受雇于无政府的牧场主的枪手(《原野奇侠》,导演乔治·史蒂文斯,1953年);孤独的骑者在山腰 上停下来观看铁路工人在他上面炸隧道,在他下面则是一批匪徒在抢劫一辆驿车(《强尼·吉塔》,导演尼柯拉斯·雷伊,1954年);远处传来一声火车汽笛 声,一条黑蛇般的火车在平原的广阔空间里蜿蜒而行(《打死自由勇士的人》,导演约翰·福特,1962年)”。西部片的开头段落便会明显地看到它那将要展开 的叙事冲突和基本叙事特征。这也代表着标准化生产的形式特征。
后来意大利也摄制一种类似的西部片,因意大利人喜食通心面条,被称为面条西部片。西部片关键词:牛仔、左轮枪、歹徒、警长、马匹、仙人掌、酒馆、荒漠、篷车、印地安人……
在2001年夏季,一部低成本的西部片《美国流氓》曾经一度登上美国票房排行榜榜首,这使得沉寂了数年的西部片又重新进入了人们的视线之中。在好莱坞的所有类型片中,其实只有西部片算是美国的“土特产”。广袤的西部原野孕育了无数的传奇故事,按照西部片的“游戏规则”,片中必有头戴宽沿帽、腰挎左轮枪、相貌粗犷又不失英俊、代表正义一方的牛仔,还要有横行无忌、代表邪恶的歹徒恶棍,西部的象征符号——广漠无垠、黄沙漫天的荒野和荒凉的小镇更是必不可少,正邪双方最后必有一场惊天动地的决斗,结局一定是正义战胜邪恶。
自从上个世纪初的1903年,美国人埃德温·S·鲍特导演了第一部西部片《火车大劫案》虽然只有短短的8分钟,但影片首次运用了分镜头,创造了剪辑技巧,充满了动作和悬念,特别是最后歹徒面对银幕开枪的镜头,极具震撼力,该片已经成为电影史上一座里程碑。
此后,大量的西部片涌上银幕,但是在上个世纪20年代以前,多数的西部片只是平庸之作,只有詹姆斯·克鲁兹的《篷车》和约翰·福特的《铁骑》是两个例外,前者把西部壮观的自然风光搬上银幕,后者则描写了在兴建铁路时资本家与印地安人的战斗。
从20世纪30年代至60年代,是西部片的全盛时期。1930年,根据畅销小说改编的西部片《西马龙》成为第一部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的西部片。1939年,名导演约翰·福特起用了当时还默默无闻的B级片演员约翰·韦恩主演了西部片经典中的经典《关山飞渡》,影片情节紧凑,场景集中,一场印地安人追逐驿站马车的戏惊心动魄,成为影史最佳动作场面之一。影片被誉为“好莱坞叙事形式典范影片”,获得第12届奥斯卡最佳男配角、最佳音乐、最佳编剧3项大奖,从此约翰·福特和约翰·韦恩两个“约翰”携手共创了西部片30年的辉煌。
到了1952年,弗雷德·齐纳曼导演的《正午》开创了“心理西部片”的先河,既有较强的文学价值,又有较深的象征意义。整部影片将复杂的叙事成分全部精简省略,只运用必要的要素构成整个故事,影片获得第25届奥斯卡最佳男演员、最佳剪辑、最佳音乐和最佳歌曲4项大奖。影片有一个有趣的地方,就是影片的长度和故事情节发生的实际时间长度几乎一模一样,观众可以对着表看。
进入60年代,西部片开始发生变化,1963年米高梅公司拍摄了西部巨片《西部开拓史》,在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正是电影和电视竞争的最为激烈的年代,为了从电视机前抢回观众,好莱坞制片商们想尽办法,各种规格的宽银幕电影相继问世。《西部开拓史》采用了3台摄影机拍摄的新艺拉马超级宽银幕系统,影像壮观无比,此片由当时3位西部片巨匠约翰·福特、亨利·哈萨威和乔治·马歇尔破天荒携手合作,更汇集了吉米·史都华、约翰·韦恩、亨利·方达、格里高里·派克、史宾塞·屈塞等超级明星组成豪华演员阵容,获得当年奥斯卡3项大奖。这个时期,美国人的西部片已经渐显颓势了。
与此同时,一个叫塞尔乔·莱奥内的意大利导演却在罗马郊外拍摄了《为了几块钱》、《为了多挣几块钱》、《好人坏人小丑》、《西部往事》等被人们称为“面条西部片”的西部片,让美国同行们汗颜无比,,这类影片没有了美国西部片的浪漫主义和以追逐、动作为主的外在节奏,转而注意渲染气氛和对人物心理的描述。
在1969年,美国的西部片终于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一年有3部重要的西部片在美国上映,《真正的勇敢》让约翰·韦恩终于登上影帝宝座,《虎豹小霸王》奠定了保罗·纽曼和罗伯特·雷德福的巨星地位,而山姆·佩金伯的《流寇志》彻底颠覆了西部片传统模式,片中的主角们不再是正义的牛仔,而是一群土匪,他们所对付的不过是比他们更坏的坏人,影片极度渲染死亡场面,用慢镜头拍摄人体中弹的特写,这种手法后来在吴宇森手中被“发扬光大”。至此,西部神话被彻底终结。
西部片又半死不活地过了20多年,1990年,凯文·科斯特纳自导自演的西部史诗巨片《与狼共舞》石破天惊地一举获得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导演在内的7项奥斯卡大奖,这时距离上次西部片获得最佳影片已经过了60年了。难能可贵的是,《与狼共舞》在银幕上为印地安人正名,以一种正确的态度面对过去的那段历史。
又过了3年,重操旧业的老牛仔伊斯特伍德自导自演的《不可饶恕》使西部片再夺奥斯卡最佳影片,片中的主角从以往的正义牛仔变成改过自新的罪犯,影片是英雄主义和虚无主义的混合体,它向西部片的伟大传统表示了敬意,同时又表达了一点不可知论。
进入了新的世纪,西部片也有了新的变化,文章开头提到的没。《美国流氓》就是比较典型的例子,影片节奏更快了,传统西部片的元素少了,新类型的动作元素增加了,这也许是为了争取更多的年轻观众而采取的变通吧!
西部片所反映的是美国人的精神倾向,成为美国人的英雄主义的化身,好莱坞的西部片,也只不过是为社会冲突提供了一种虚妄的解决方法,是一个延续了近百年的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