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巷镇位于江苏省宜兴市西北,地处宜兴、金坛、溧阳三市交界,是无锡市新型小城镇之一。东连官林镇,南邻芳庄镇,西与溧阳市交界,北靠金坛市、新建镇。境内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是典型的江南鱼米之乡。杨巷镇总面积86.42平方公里,人口4.92万,辖有23个行政村、二个居委会。面积86平方千米,其中水面面积1.4万亩。常住人口4.9万。镇驻地建成区面积2平方千米,镇人民政府驻杨巷中桥路,在市政府驻地西北25千米处。

区划沿革因杨姓迁此,且名声日大,名“杨港”,后改杨巷。宋代称城上里。1883年称杨巷镇,1957年改为杨巷乡,1959年成立杨巷公社,1983年10月复为乡。1988年撤乡设镇,2004年新芳镇并入。2004年,《市政府关于同意杨巷镇镇龙村等四个村民委员会区域调整的批复》直机关(宜政发[2004]60号)同意如下调整:镇龙村委会与庄头村委会合并,合并后的名称为镇龙村委会;城典村委会与新生村委会合并,合并后的名称为城典村委会。2005年,杨巷镇辖马家、黄家、了林、西溪、芳东、邬泉、金紫、皇新、芝果、琅山、塘门、英驻、琅玕、城典、埝兴、新芳、安乐、东马、革新、塘西、坝塘、马塘、镇龙23个村和杨巷、振新、宝寿3个社区。
经济发展奋进中的杨巷,百业兴旺,呈现出欣欣向荣、蒸蒸日上的良好态势。杨巷镇现有工业企业90多家,其中应税销售超500万的骨干企业10家,超1000万的企业11家,超亿元企业3家,超10亿元的1家。基本形成了建材、冶金、化工、机电、轻工等结构合理、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杨巷镇拥有丰富的矿山资源和发达的水泥工业。可供开采的优质矿石储量达1亿吨。杨巷镇立足资源优势,顺应国家对水泥结构调整要求,江苏恒来建材股份有限公司和宜兴市永新水泥有限公司日产2500吨干法旋窑水泥熟料生产线项目相继建成投产,为做大做强杨巷镇水泥支柱产业奠定了坚实基础。新芳铜厂新上四条无氧光亮铜杆上引法生产线和连铸连轧生产线。鹤新纤维厂着力壮大企业规模,实现了产品升级换代,使这些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支柱企业特色日益明显。杨巷镇现有工业企业近百家,销售收入在3000万元以上的骨干企业有十几家,其中超亿元的企业有二家,形成了以骨干企业为支撑,出口创汇为导向,建材、化工、轻纺、食品、机械等结构合理、门类齐全的支柱行业。杨巷镇拥有固定资产3亿多元,是八十年代的10倍。拥有了活性染料、水泥、塑料管材、工业空调、高级精致食用油、超细材料等起点高、销售大的拳头产品、名牌产品,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和亚欧美国家。创办的新捷油脂公WENG杰金属材料有限公司等合资企业,产品优、出口型、创汇多。杨巷工业被列为宜兴市的重点乡镇之一,处在重要的地位。建筑安装业是杨巷镇的特色产业。资产规模已达2亿元以上,年创产值6亿多元,建筑施工资质达到国家二级,工业设备安装施工资质已晋升为国家一级。在北京、上海、天津、广东等几十个大中城市设有办事处,从业人员5000余人。
宜兴的工业在“变脸”――走进江苏恒来建材有限公司和江苏青狮水泥有限公司等水泥生产厂家,看不到浓烟,看不到粉灰,看到的是洁净美丽的花园工厂;走进宜兴协联热电有限公司,看到的是循环经济之花,该企业在全世界同行业中首创了一个生态工业链。这些是今天宜兴市工业经济的一个缩影,它给了我们一个全新的概念:陶都宜兴,正在从传统工业化走向新型工业化。大力发展新兴产业,让高新技术唱主角。宜兴市与清华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东南大学等名校和中科院等科研院所建立了协作关系,引进新兴产业项目、重大技术成果、科技领军人才,培育壮大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生物科技等高新技术产业,形成产业发展新优势,并筹建国家级的环保产品检测中心和国家级的电线电缆检测中心。随着大批新兴产业的崛起,出现了一批全国“单打冠军”。江苏远东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与美国企业合作开发的碳纤维复合芯导线已成功挂网运行,产品将对中国和世界电力工业产生重大和深刻的影响。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使之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宜兴老企业多,为步入新型工业化,这些企业不惜花巨资引进国际先进设备,抢占发展的制高点,赢得了竞争的新优势。江苏江旭铸造集团有限公司是一个从事传统铸造的民营企业,集团围绕世界汽车零部件的发展趋势,投资1亿多元引进和改造设备,率先引进了国内第一台瑞士3200吨大型压铸岛,又先后从日本、英国等地引进了加工中心、钻削中心、光谱分析仪等关键技术设备,成了国际知名的供应商。江苏灵谷化工有限公司最近投资15亿元上马了合成氨和尿素的技改扩能项目,在能源结构、效率、环保方面都将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淘汰“劣质产业”,推进工业结构跃上高层次。宜兴市严格贯彻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并结合宜兴实际,编制鼓励、限制、禁止类的产业、产品和技术导向目录。宜兴的传统工业结构中,小化工、小建材、小冶炼、小印染、小电镀等“五小”产业占了不小的比重,这些产业不仅挡住了新型工业化的发展之路,也给环境造成了损害。宜兴开展了化工、建材行业的专项整治,数百座石灰窑、砖瓦窑和不达标的小化工企业纷纷关闭。宜兴的水泥厂九成以上已经用了新型干法旋窑,全封闭运行,无粉尘、无污染、能源利用率高,余热可发电。
农业发展农业以种植水稻、油菜和淡水养殖为主。农业经济在调整中发展,在发展中提高。科技兴农的发展战略得到有力实施,总投资5000万元的中兴农业科技园在杨巷镇成功落户,一期工程已初具规模,二期工程建设全面启动,它的经营方式和运作理念对传统生产经营模式产生极大冲击,这种企业化管理、产业化经营模式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起到了先导、示范和带动作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初具特色,大米加工市场(年加工大米75000吨)、菜籽加工市场(年加工能力8万吨)和羊肉市场(年屠宰山羊量20万头)等特色市场功能日益显露。杨巷镇水产养殖面积达2.4万亩,特种水产养殖已初具规模。畜牧业养殖蓬勃发展,涌现出了一批百头养猪场等规模大、起点高的养殖场圃,一些专业化养殖村如养鱼、养鹅、养兔村正在加快发展,形成特色。种植业结构调整日趋合理,油菜种植超过2万亩,大棚蔬菜面积扩大到200多亩,吊瓜生产基地扩大到150多亩。农业经济在调整中发展,在发展中调高、调优,科技兴农、多种经营的发展战略得到有利实施,依靠科技进步推动了农业产业化进程,农副产品实现了深度加工,杨巷镇已建成粮油加工、食品饮料的企业二家,产品有高级精致食用油、百合汁饮料、米露饮料等几十个品种,质量优、档次高、畅销国内,还远销日本、德国、美国等国家。多种经营蓬勃发展,杨巷镇水产养殖面积达1万余亩,特种养殖场初具规模,建成了百头养鹿场、千头养猪场、千头山羊养殖场、万羽养鸡场各一家。综合经济效益突破5000万元以上,是宜兴市多种经营特色乡镇。
集镇建设杨巷镇规划了3.5平方公里的经济技术开发小区,占地2200亩的工业区已经建成,有六家企业进区建设,总投资达8000万元。镇内6000门现代化程控电话,可直拨国内国际大中城市。电力供应充足,二座3.5万伏的变电站可为年产值30亿元提供保证。医疗卫生条件相当优越,拥有多台引进日本、美国的先进诊断器,在周边百里有较大影响。江南地区乡镇中一流的“湖墅渡假村”在区内落成,具备对外接待条件。集镇市场繁荣,年商贸流通额超2亿元关;居民住宅楼连片开发,已竣工10万平方米;集镇建城区面积扩大到2平方公里,是八十年代初的2倍。杨巷镇已经成为无锡市农村新型小城镇先进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