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佗治病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4-02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华佗

【原文】佗行道,见一人病咽塞,嗜食而不得下,家人车载欲往就医。佗闻其呻吟,驻车往视,语之曰:“向来道边有卖饼家,蒜齑大酢,从取三升食之,病自当去。”即如佗言,立吐蛇一枚,县车边,欲造佗。佗尚未还,小儿戏门前,逆见,自相谓曰:“似逢我公,车边病是也。”疾者前入坐,见佗北壁县此蛇辈约以十数。

【译文】(一天),华佗走在路上,看见有个人患咽喉堵塞的病,喜欢吃东西却不能下咽,家里人用车正载着他去求医。华佗听到病人的呻吟声,就停车去诊视,告诉他们说:“刚才我来的路边上有家卖饼的,有蒜泥和大醋,你向店主买三升来吃,病痛自然会好。”他们马上照华佗所说的去做,(病人吃下后)立即吐出一条蛇一样的虫,他们把虫悬挂在车边,到华佗家去拜谢。华佗还没有回家,有个孩子在门口玩耍,迎面看见他们,小孩自言自语地说:“像是遇到了我的父亲,车边挂着的‘病’就是证明。”病人上前进屋坐下,看到华佗屋里北面墙上悬挂着这类寄生虫的大约有几十条.。

【字词注释】(1)酢:同“醋”。

(2)蛇:一种肠道寄生虫,类似小蛇。

(3)逆:迎面。

(4)自相谓曰:自言自语说。

(5)塞:堵住,这里指寄生虫堵住喉咙。

(6)欲:将要。

(7)就:靠近。

(8)驻:停止。

(9)县:通“悬”,挂。

(10)造:到……去。

重要语法现象:

(1)家人车载欲往就医:车,名词作状语;

(2)语之曰,语,去声,名词作动词,告诉

(3)“以十数(shǔ)”就是用十来计算。换言之,等于说数(shù)十。上文中“此蛇辈约以十数(shǔ)”意为这类寄生虫标本大约有数(shù)十条;如果说解成“十来条”,那就错了。

原文:

============================

又有一郡守病,佗以为其人盛怒则差,乃多受其货而不加治,无何弃去,留书骂之。郡守果大怒,令人追捉杀佗。郡守子知之,属使勿逐,守嗔恚,吐黑血数升而愈。

译文:

===========================

有一个郡太守病了,华佗认为他的病在十分愤怒的情况下就会痊愈,于是就接受了太守很多的礼物却不给他治病,不多久就不辞而别,留下一封信大骂太守。郡太守果然大怒,派人追杀华佗,太守的儿子知道内情,嘱咐使吏不要追赶。太守更加生气,接着吐出很多(数升)黑血,病就完全好了。

出自:《三国志·魏书·方技传》

瘥:(chài 病愈)

货(财物)

无何(不多久)

逐(追赶)

嗔恚(chēn huì 愤怒)

【华佗生平】

华佗(约公元145—208),东汉末医学家,身高约合现今1.61米。字元化,沛国谯(今安徽亳州市谯城区)人,汉族。据人考证,他约生于汉永嘉元年(公元一四五年),卒于建安十三年(公元二〇八年)。这考证很可疑。因为《后汉书•华佗传》有华佗“年且百岁,而犹有壮容,时人以为仙”的记载,也有说他寿至一百五六十岁仍保持着六十多岁的容貌,而且是鹤发童颜的记载。据此,华佗可能不止活了六十三岁。华佗生活的时代,当是东汉末年三国初期。那时,军阀混乱,水旱成灾,疫病流行,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当时一位著名诗人王粲在其《七哀诗》里,写了这样两句:“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这就是当时社会景况的真实写照。目睹这种情况,华佗非常痛恨作恶多端的封建豪强,十分同情受压迫受剥削的劳动人民。为此,他不愿做官,宁愿捍着金箍铃,到处奔跑,为人民解脱疾苦。

不求名利,不慕富贵,使华佗得以集中精力于医药的研究上。《后汉书•华佗传》说他“兼通数经,晓养性之术”,尤其“精于方药”。人们称他为“神医”。他曾把自己丰富的医疗经验整理成一部医学著作,名曰《青囊经》,可惜没能流传下来。但不能说,他的医学经验因此就完全湮没了。在后世医书中记载的华佗方剂不能都视为伪托华佗之名(聂文涛)。因为他许多有作为的学生,如以针灸出名的樊阿,著有《吴普本草》的吴普,著有《本草经》的李当之,把他的经验部分地继承了下来。自制了麻沸散麻醉病人。至于现存的华佗《中藏经》,那是宋人的作品,用他的名字出版的。但其中也可能包括一部分当时尚残存的华佗著作的内容。 华佗死于曹操之手。

【问题及答案】

详情请见2008年中学生古诗文阅读专辑《当代学生》

P36及P99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