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滘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4-02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双滘镇

shuāng jiào zhèn

[1]双滘镇位置:在县境西南部,东北与山坪相连,东连三甲镇,南与八甲镇相接,西与高州毗邻。

地貌:镇境形似螺状。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西面环山,云雾山脉由镇境北部沿东,西两侧向南伸延,鸡笼顶为境内最高山峰;南侧为以王母楼起点的八甲大山。潭水河流及其支流双滘河,双坪河,永水河,罗迈河纵横全境,间中有河谷小平原,属低山丘陵区。

面积:总面积279.7平方公里。圩镇:双滘圩,在县城西偏南44公里处,地处双坪河与双滘河冲积成形似半岛大沙滩上,故称“双滘”清乾隆年间逐渐在此形成圩场。

交通:高(州)三(甲)公路纵贯镇境,境地内也开通了大陈,东安,井垌,五一,垌坪,坡柳等村民委员会的乡村公路,交通较为方便!

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筑双滘堡围墙。1950年后拆围墙陆续扩大圩场。今筑有三座桥梁,跨河连接黄榄山,虎头山,崩山。向为该镇交通中心和高州,信宜,阳春附近的群众交易场所,为镇政府驻地。面积1平方公里,设一个居委会。

双滘特色产业(一)--沙姜种植业双滘镇有中国沙姜第一镇之殊称。双滘种植沙姜有几百年的历史。在近几年来,双滘镇以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以发展农村经济和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积极引导农民群众大力发展沙姜种植,加快农业产业进程,扎实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双滘镇种植沙姜具有悠久的历史,从上世纪80年代,该镇就已有农户零星种植,只是由于受小农经济的影响,一度难于形成较大规模。直到近几年,该镇委镇府认真按照市政府提出“一乡一品”的发展战略,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解决“三农”最迫切的问题出发,结合当地实际,以市场为导向,积极调整优化产业、品种结构和布局,确立了具有双滘地方特色的沙姜种植业地位,从而使沙姜种植形成一定规模。

该镇充分利用沙姜种植具有良好经济效益和群众基础两方面的有利条件,始终把它当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中心工作来抓。首先成立了沙姜协会,由镇委书记担任会长,副会长由具有丰富沙姜种植经验的两名村干部和两名种植大户担任,同时聘请省农科院教授、市农业局及科技局的专家为名誉会长,定期召集沙姜种植大户进行参观学习和经验交流,向广大农户提供沙姜种植技术,切实解决沙姜田间管理以及病虫害防治难题。其次是健全沙姜种植7000多万服务体系,由镇长担任总指挥,分管农业的副镇长任副总指挥,成员从镇农办和农科站抽调精干人员组成。办公室设在镇农办,由农科站站长任主任,主要负责为农民提供沙姜种植的产前、产中、产后等服务。一是做好产前备耕以及肥料、种子等生产资料的供应;二是协助沙姜协会向农民提供防治病虫害方面的技术指导,鼓励农户利用遮光技术提高沙姜产量;三是收集供求信息,联系销路,为沙姜产品流通提供方便。通过深入细致的工作,该镇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农业服务体系,确保沙姜产品种有所出、收有所成、产有所值,大大提高了农民种植沙姜的积极性。

为了使广大农民能够自觉调出土地种植沙姜,该镇精心地与当地农民算了一笔帐。按现在行情,每公斤生姜大概卖3-4元,按每亩产量1000-1500公斤计算,种植沙姜每亩产值为3000-6000元,而且沙姜属粗生易长作物,水田、旱地均可种植,技术要求不高,投入少,产值大,所以适宜大规模种植。通过这样的宣传发动,等于给全镇农民吃了一颗定心丸,使其明白种植沙姜比种植其他作物效益高的道理。目前,该镇近九成农户都种植沙姜,种植面积达11860亩,其中连片种植5亩以上的有15个村,黄江村还成为镇沙姜产品加工销售第一村,全村有干姜加工户287户,年加工生产沙姜干达0.6万吨,产值达7000多万元。

在加强领导和宣传发动的基础上,该镇还通过建立示范片带动全镇农民种植沙姜。一是建立领导干部种植示范点,要求每个镇班子成员挂点到具体村委会种植3-5亩沙姜,起到带动其他农户广泛种植的作用。二是建立沙姜种植示范片,形成规模化管理。2006年,镇规划从永水至黄江公路沿线划出300亩土地连片种植沙姜,通过争取上级有关部门专项资金支持,用于聘请省农技专家临场指导,实现沙姜种植无菌化和遮光式的技术管理。二是利用沙姜药用价值高的特点,建立沙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主要以黄江村为依托,不断改进沙姜粗加工技术,加强与国内外科研机构合作,研发沙姜系列产品,提高其附加值。三是积极扶持沙姜种植和加工销售大户,如永水村赖世初投入6000多元种植4亩,黄沙村龙邦耀投入1万多元种植8亩,黄江村目前有两户成为百万产值的沙姜销售大户。

在大力发展沙姜生产的同时,该镇注重产后销售服务工作。投入20多万元,铺设8000平方米鲜姜交易市场,改造黄江干姜交易市场,同时改造农村硬底化公路80多公里,大大方便群众的鲜姜和干姜的交易、流通,有力促进该镇沙姜的生产发展。双滘沙姜大镇闻名全国各地,据统计,每年全国各地到双滘购销沙姜的客商5000人次,鲜、干姜交易量10000吨以上。

参考资料:http://www.yangchun.gov.cn/yangchun/article.asp?art=8387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