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树千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4-02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1893~1972)

杨树千,亦名先橘。祖籍湖北宜都,幼居武汉。系著名历史地理学家杨守敬之孙。1912年考入上海中医专门学校,5年毕业。又拜名医丁甘仁为师,出师后任上海广益中医院医师。1925年回汉,在武昌斗级营开设杨树千医寓,主内科,同时执教于湖北中医专门学校。1928年被选为武昌中医公会执行委员、武昌公安局和汉口公安局中医考试委员。1929年2月,为反对国民政府卫生部“废止中医中药”案,被推选为湖北代表,与范筱村、张丹樵、曾少达等人赴南京请愿。1930年任湖北国医分馆董事会董事。1938年返宜都继续行医,不久回汉,在满春路挂牌应诊。1945年任汉口中医公会执行委员。武汉解放以后,历任武汉市卫生局中医考试委员、中医联合会及卫生工作者协会执行委员、中医药学会副主任、武汉市中医进修学校副校长等职。1955年当选为武汉市政协常委、江汉区人民委员会委员。同年调中国中医研究院任中医研究班副主任并担任中药剂学、内科学的教学工作。

1956年参加中国农工民主党。学术上崇尚时方和温病学派的经验,临床上既规矩于绳墨,又不抱残守缺。认为病常复杂多变,医勿为症所惑;辨证论治,必以主症主脉,找出症结所在,使之牵一动百,一解百解;因季之冬夏、地之高下、气之燥湿、人之老幼、病之表里、新久各异,法亦随之而异,切不可以一方一药治多变之疾。用药稳健精炼,尤谙《本草》及古今方剂,融时方与经方于一体,化裁加减极为灵活,君、臣、佐、使,配伍明晰,常有事半功倍之效。反对滥用补药,纵使非用不可者,亦主张应遵“滋中微散,则补不呆滞;散中有补,则散不伤阴”的原则。主张大苦大寒、辛温燥烈之药慎用或少用,必用者当分清虚实、寒热而决定孰多孰少。对温热病伤津者,喜用鲜石斛、鲜生地、鲜芦根之属。曾主编《中药学简编》,写有《伤寒选录》、《金匮选录》、《温病选录》、《中医诊断学讲义》、《喉科概要》等多种临床专著,以及介绍丁甘仁治疗喉疾经验的论文多篇。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