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1971年10月生,甘肃天水人。1992年6月、1998年3月、2001年9月于中南大学分别获得学士、硕士、博士学位,1992,7-1995,8为金川有色金属集团公司冶炼厂技术员,2001,10-2005,5于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从事科研工作,2002年8月破格晋升为高级工程师,2004年完成博士后研究,2005年6月至今于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任教。专长于生物冶金、资源循环利用、湿法冶金电化学、工业生态等方面。纵向科研方面以项目负责人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应用细菌修饰粉末微电极对有菌硫化矿氧化机理的研究"1项,国家重大基础研究项目(973)专题"微生物浸出体系生物与化学因素强关联"1项,院所创新基金项目"生物堆浸过程的优化控制"1项;以主要成员完成国家"十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万吨级生物冶金工程化研究"和"西藏玉龙铜矿生物冶金技术开发研究"2项;参加完成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德兴低品位铜矿细菌浸出提铜试验研究"1项,原国家计委示范工程项目"大宝山铜矿生物提铜研究"1项,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项目"铝土矿焙烧预脱硅新工艺研究"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复杂贫细杂矿物资源整体加工的理论基础与应用研究"1项;参加完成其他横向科研项目10余项;为国家生物冶金技术扩散平台主要成员。在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万吨级生物冶金工程化研究"中长期在矿山现场实施技术应用与工程建设,建成国内第一家生物提铜工厂。2003年9月应国际生物冶金学术委员会邀请赴雅典在第15届国际生物冶金学术大会上做报告。在国内外刊物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35篇,SCI收录6篇,EI收录15篇;申请发明专利6项。出版学术专著《硫化铜矿的生物冶金》1部。 讲授本科生课程有《生态系统热力学与动力学》、《有色金属冶金与生态环境》、《人文生态》、《地学基础》等,硕士与博士生课程《有色生物工程与工业生态》《热力学与动力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