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序彦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4-03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涂序彦,男,江西南昌人,1935年出生,汉族,1962年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副博士)研究生毕业,中国人工智能学科的主要奠基人、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

目前任职

现任北京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计算机与系统科学研究所所长,兼任北京邮电大学、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博士导师;中国人工智能学会荣誉理事长、学术指导委员会主席。曾任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中国自动化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软件行业协会常务理事。全球华人智能控制与智能自动化大会主席之一、世界专家系统大会(远东区)主席之一。兼任中国军事科学院特邀研究员,清华大学智能技术与系统国家实验室学术委员等。

教育经历:

研究领域

涂序彦教授在计算机科学与系统科学领域,创立多变量协调控制理论,最经济控制理论;倡导人体控制论、大系统控制论新学科,开拓人工智能、专家系统、智能控制、智能管理、人工生命新方法、新技术。做了大量开拓性工作,取得了有创新性、突破性的成果。有学术论著多部,学术论文三百多篇,是富有开拓精神、国内外知名的科学家。

背景资料

涂序彦教授先后在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科技大学等学校任教,历任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主任,计算机与系统科学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电力大学、北京工商大学、南昌大学、重庆大学等校客座教授。主讲:人工智能、智能控制、智能管理、大系统控制论、人工生命及应用等课程,指导博士生、硕士生200多名,是北京市教书育人先进工作者、德高望重的教育家。

人物生平涂序彦,1935年2月15日出生于江西南昌市的书香门第。祖父涂湘崖崇教尚学,厌恶官场污浊,为官半年,即弃官办学;父亲涂世榛曾为南昌市小学教师联谊会会长,历任进贤门小学、广润门小学校长。涂序彦幼时聪颖过人,父亲对这个家中唯一的男孩寄予厚望,希望他长大后能够成为教育家和科学家,因此,5岁便将他送进小学读书。涂序彦不负长辈期望,连跳两级,9岁即高小毕业。因日本侵略军侵华,全家避难农村,他遵父命在家学习书法和诗词、楹联,逢年过节,常为乡亲们书写门联,被誉为神童。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涂家迁回南昌,涂序彦考入南昌二中读中学,是班上年龄最小的学生。高中时,涂序彦在南昌一中,成绩优异,评为学习模范。1951年高考前,家中突遭变故,他自己也身患重病。面对突如其来的沉重打击,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边治疗、边锻炼、边复习,终于考入第一志愿武汉大学电机系,时年16岁。1952年,他加入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953年院系调整时,他所在的电机系并入华中工学院。涂序彦在大学期间,勤奋而活跃,积极参加各种活动,曾任校广播台台长,并兼做编辑组、机务组工作;他撰写的纪念斯大林逝世的长诗在全校广播,关于武汉防洪抢险短篇小说发表于《长江日报》。获优秀生、优秀团员称号。

1955年大学毕业,涂序彦被分配到武汉河运学院船舶电机系工作。1956年涂序彦在上海交通大学船电系研究生班进修期间,国家发出“向科学进军”的号召,他热血沸腾,决心报考中国科学院的副博士研究生,实现埋藏心底多年的理想——为国家的科技发展做一番事业。1957年,他经过刻苦努力以优异成绩考入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师从疏松桂先生,学习自动电力拖动专业。才华横溢的涂序彦在这所中国最高控制科学殿堂中深造,如鱼得水,成果频出。一次,苏联专家阿捷尔曼教授来自动化所讲课,介绍崔普金院士的继电系统准确分析方法时指出,“该方法只限于含有一个继电器的系统,关于多继电器系统的准确分析方法仍是尚待解决的难题”。涂序彦听课后,闭门苦思了三天,通过引入时延参数,提出多继电器系统进行准确分析的方法。阿捷尔曼教授喜出望外,连连称赞中国的年轻人真了不起!并主动推荐涂序彦的论文在苏联《自动学与远动学学报》发表。1960年,国际自动控制联合会(IFAC)在莫斯科举行第一届世界自动控制学术大会。涂序彦提出的“多变量协调控制理论”,经过中国自动化学会的选拔和推荐,发表于第一届IFAC大会论文集第一卷及第一届国际自动化学术会议论文选集。

1962年,涂序彦研究生毕业后,留在自动化所工作,任助理研究员。他在承担国家重大国防科研任务时,潜心于“一类变参数控制系统”和“人—机”系统的研究,在中国自动化学会和中国航空学会的学术报告会上提出了“一类变参数系统的准确分析方法”,在重要科技刊物《科学通报》上发表关于“人—机系统”方面的论文,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都有了长足的进步。被评为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先进科研工作者。更难能可贵的是,年轻的涂序彦已具备了独立思考、敢于创新的科学家素质。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随着全国科学大会的召开,涂序彦进入了科研攻关和理论创新的全盛期。20多年来,在科学卫星姿态控制系统等多项国家重点科研项目中,攻克一个又一个难关,取得一项又一项成果;在控制理论和人工智能领域,开拓创新,著书立说,不断提出新理论、新方法和新观点,应邀在重要国际学术会议上作报告,为祖国争得了荣誉。

涂序彦于1978年晋升为副研究员,当选为中国自动化学会理事、常务理事。1981年当选为第一届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副理事长,5年后当选并连任第二、第三届理事长,2001年起当选为指导委员会主席和荣誉理事长,为中国人工智能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1985年涂序彦调入北京钢铁学院(现北京科技大学),历任计算机系主任,计算机与系统科学研究所所长,教授和博士生导师,为国家培养了大批高级科技人才。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