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晚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1-16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人物介绍李承晚(이승만, Syngman Rhee, 1875年3月26日-1965年7月19日)

号雩南,大韩民国旧称南朝鲜第一至三任总统(1948年-1960年)。原名李承龙。

1875年生于韩国黄海道平山郡。自称是朝鲜王朝皇族的旁系后裔(朝鲜太宗李芳远长子让宁大君第十六世孙)。幼年入私塾学习汉字和儒家经典。

1887年应试未中。

1894年进入美国卫理公会在汉城(首尔)创办的教会学校——培才学堂就读。在这里,青年李承晚学会了英语,并接受了基督教信仰和西方近代政治思想的影响。毕业后的李承晚迅速投入社会活动,参加了“独立协会”并担任韩国第一家近代报纸《独立新闻》的英文版主笔。

1897年,李承晚因抨击时政和锋芒毕露的改革思想被捕入狱。在狱中,勤奋的李承晚编撰了韩国历史上第一部《韩英词典》。

1898年因阴谋废除王位和推翻政府的嫌疑被捕,并被判死刑。翌年减为终身监禁。

1904年8月出狱后,李承晚在教会的资助下赴美国留学,先后就读于乔治.华盛顿大学、哈佛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

1911年在普林斯顿获得哲学博士学位,成为第一个在美国荣膺博士头衔的韩国人。

1912年曾短暂回国,以传教的名义鼓吹独立思想,被日本殖民当局驱逐出境。此后,李承晚侨居美国夏威夷,在当地侨民中积极从事独立运动,成为声名煊赫的独立运动领袖。

李承晚

1919年,韩国的民族主义者在上海成立“大韩民国临时政府”,远在美国的李承晚被缺席选为临时政府总统,随即代表临时政府赴法国向巴黎和会递交韩国独立请愿书。之后,李承晚曾赴上海宣誓就任临时总统,旋因与临时政府其他成员不和,被聚集在中国的年轻一代朝鲜民族主义者赶下领导岗位,远走美国。从此一直在美国从事独立运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极力要求同盟国允许朝鲜独立。

1933年在纽约同奥地利人弗兰西斯卡·端娜结婚。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回到朝鲜,70岁的李承晚回到汉城。

1948年大韩民国(南朝鲜)成立,随着温和派的主要领袖被暗杀,他新组成的政党在南朝鲜的选举中获胜。当选为首任总统。1952、1956和1960年连选连任,其中1960年闹出与死人竞选的笑话。他实行独裁统治,不容许人民反对他的政治纲领,清洗国民议会,宣布反对他的进步党为非法,并以叛国罪名处死进步党领袖。他执掌市长、乡长和警察局长的任命权。尽管实行独裁政策,他在1956年却未能阻止反对党领袖当选为副总统。

李承晚坚持反共第一主义路线,极度好战,以“北伐统一”为号。1950年爆发朝鲜战争,战时肆意处决“政治犯”,

1960年韩国学生举行“四.一九”民主大示威时伤亡甚众,因而群众纷纷要求李承晚下野。国民议会一致投票支持这一要求。1960年4月26日,李承晚发表下野声明,从而结束持续12年之久的独裁统治,再度流亡美国夏威夷。1965年7月病死于夏威夷,享年90岁。

韩国把李承晚执政的十二年时期称为“第一共和国”。

1950年6月7日,北朝鲜领导人金日成向朝鲜半岛南北人民发出呼吁,要求在8月5日至8月8日在全朝鲜半岛举行大选的基础上实现国家的和平统一,并且号召为此目的于6月15日至6月17日在海州市召开协商会议。6月11日,北朝鲜三名代表越过三八线,打算向韩国各政党领导人递交和平统一国家的呼吁书,被韩国政府逮捕。韩国虎林大队却在此时渗透到了朝鲜一侧的边境内。

南方的领袖李承晚却主张“武力北进”,“军事统一”,观点与金日成截然相反。李承晚在朝鲜战争前,曾参与暗杀了韩国近代国父金九先生。

李承晚的太太是奥地利维也纳实业家Donner的三女Francesca Donner。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