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拉德·柯伊伯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4-03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杰拉德·彼得·柯伊伯(Gerard Kuiper,1905年12月7日—1973年12月23日),荷裔美籍的天文学家,出生教育都在荷兰,他在1933年来到美国,1937年成为美国公民。

杰出贡献:

在冥王星被发现之后,很多天文学家认为它只不过是行星中的一个小小的特例。他们的理由是,其他行星都可以很恰当地纳入传统的天文理论,即太阳系的行星结构由内轨道的四个小型岩石物体和外轨道的四个气体物体组成,其间分布着一个小行星带。但是远方的冥王星却始终是个冰冷的谜,它以奇特的轨道运行于海王星之外。

到了上世纪40年代,荷裔美籍天文学家杰拉德·柯伊伯(Gerard Kuiper)提出一个新的理论,认为冥王星并不是一个毫无脉络可寻的世界,而是在一个“区域”内运行的一大群物体之中最亮的一个。此后,人们将柯伊伯理论中提到的这个“区域”称为“柯伊伯带”(Kuiper Belt)。遗憾的是,在这个神秘概念出现于科学文献的数十年间,人们依然无法从望远镜中看到它的实体。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