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成立于1978年6月,是全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龙头”, 内设15个科研所(含中心),1个研究生学院和7个职能部门,下设5个分院和12个分所。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有《社会科学研究》、《经济体制改革》、《农村经济》、《毛泽东思想研究》、《中华文化论坛》和《中国西部》;主办的内部刊物有《现代人才》和《四川社科报》。主管的公开刊物有《经理日报》。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资源较为丰厚,现有藏书72万册,中外期刊2000余种;主办有全省哲学社会科学门户网站“四川社会科学在线”网站和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网站。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有中国哲学、区域经济学、产业经济学、民商法、经济法学、中外政治制度、科社与国际共运、文艺学、新闻学、农业经 济管理、社会学、人口学和专门史等13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四川社科院与四川农业大学联合申报并取得了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2006年开始招收博士生)。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现有人数1220人,其中:院职工609人(其中:在职职工411人,离、退休职工198人),经理日报社职工260人,临时聘用职工51人,在校研究生300人。
在科研人员中:正高级职称71人,副高级职称77人,中级职称86人,初级职称45人;享受国务院及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6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14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8人,省突出贡献专家10人;硕士生导师34人;博士(含博士后)21人,在读博士19人。拥有一批蜚声中外的以当代中国神话学大师袁珂和著名经济学家林凌为代表的国内外著名专家及知名学者。
自建院以来,全院共出版专著(含编著和译著)2250部,发表各类学术论文和理论文章14700篇,取得其他科研成果9530多项;其中,获国家级奖励15项,获省(部)级奖励420项。我院形成的科研成果和学术思想,涉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三农”问题、经济体制改革、区域经济、产业经济、民商法学、社会学、地方史、巴蜀文化、文艺评论、康藏问题和党的建设等方面。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先后与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韩国、澳大利亚、新加坡、荷兰等国家和地区的有关院校,研究机构建立了学术交流关系。
研究领域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的主要研究领域是: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哲学、文学、史学、法学、科学学、情报学和管理学 等。新兴学科、边缘学科、交叉学科的研究也有较大发展。现已形成了具有四川特色的优长学科和重点学科, 如经济体制改革理论与实践研究、民商法学与经济法学研究、毛泽东思想研究、邓小平理论研究、党的第三代 领导集体对邓小平理论的实践与创新研究、区域经济研究、农村经济研究、青少年犯罪研究、中国古代神话研究、中华传统文化研究、四川地方史研究、巴蜀文化研究、康藏研究、中国哲学研究、人力资源开发研究等。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科研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省委九届四次会议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着力培育优势学科,推出精品成果,建设优秀团队,营造优良环境;加快提升为决策服务、为社会服务和为民生服务的水平和质量,把握社科研究的时代特征、中国特色和地方特点,为加快科研转型开创及探寻一条新的道路,为省委、省政府科学决策起到“思想库”和“智囊团”的作用。
主要目标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主要工作目标是: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研究主阵地作用,加快科研转型,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智库建设,为四川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提供智力支持,五年打基础,十年见成效,经过十五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到2020年,实现创新型学术观点不断产生、创新型科研成果不断推出、创新型学术气氛基本形成和创新型科研人才不断涌现的国内外著名的社会主义新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