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昌吉市二六工镇三工村
三工村位于昌吉市二六工镇镇政府以东1公里处,靠近昌吉市大沙河边沿,乌伊公路横穿三工村中心,总面积4087亩,其中耕地面积3084亩。总户数165户,总人口730人。该村回族占总人口的82%,主要以牛羊育肥、奶牛养殖、粮食加工、番茄种植为主要产业。
2、甘肃省瓜州县瓜州乡三工村
位于甘肃瓜州县瓜州乡,这是瓜州绿洲上的一个普通村庄,全村7个村民小组,1780人。2005年,这个村的人均纯收入达到了4475元,村上连续四年在全乡综合目标考核中获得一等奖。 党支部引导农户首先从改造人居环境入手,按照新农村建设要求,加大对村组居民点的硬化、美化、绿化和小康房修建力度,每年都有一批小康住宅拔地而起,为了配套小康住宅建设,村两委班子积极争取到县科技局沼气"一池三改"项目扶持资金,在全村示范推广了清洁能源,有效地改变了群众的生活观念,提高了群众的生活质量。2004年村党支部一班人发动群众自筹资金26万多元,铺通了全村通往县城的公路,极大地方便了村民的出行。由于村民的增加,自来水供水设施老化,破损严重,人畜饮水出现严重困难,2005年底,村党支部就积极向上争取到91万元人畜饮水工程项目资金,当时正值初冬乍寒之际,班子成员领头、党员带头带领全村群众挥铣扬锹开挖管沟,更新自来水管道,彻底解决了三工村人畜饮水困难的问题。经过全村干部群众的苦干实干,实现了通柏油路、通电话、通广播电视,至目前,全村闭路电视入户率达98%以上,程控电话入户率达90%以上,50%的农户拥有了移动电话,农户拥有小轿车、小货车已不再是稀罕事,仅三工村五组的40几户农户就拥有17辆皮卡、桑塔纳。
三工村在加快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也更注重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同步建设。近年来,村党支部引导全村干部、群众破除小富则满、小富即安、贪图享乐等消极思想,形成了“富而重教”、“富而崇德”的新风气。各组对文化室进行了改造和维修,三工村一、二组分别投资14万元和23万元修建了高标准的科技教育文化室,并购置了各类报刊杂志和科普图书及各类体育用品,使文化室真正成了群众学科技、学知识、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村党支部依托村文化室这个阵地,每月坚持召开一次村民大会,向村民讲政策、学法律、议发展、传技术,并围绕棉花、畜牧主导产业的发展开展技术培训,使村民有90%的劳动力都掌握3-4门实用技术,学科技、用科技蔚然成风。老百姓说:“现在种庄稼非得讲个科学,不然,甭说致富,就连饱肚子也混不上”。同时,全村广泛开展评优选模推典型活动和“十星级”农户创建活动,全村“十星级”农户累计达到了160户,占到总农户的30%。现在村民家庭和睦、邻里相帮、助人为乐、尊老爱幼成为一种风尚,村里的各类纠纷由1996年的36起下降到2005年的两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