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治良 1965年4月生,广西桂林人。1988年毕业于广西师范大学电子技术专业。广西师范大学新技术新材料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美国纽约科学院会员,美国科学技术促进协会国际会员。主要成果:在催化反应极谱分析新领域进行了开创性的系统的研究工作,推导、验证了其定量公式,得出了规律性结论;率先建立了二等光化学合成纳米粒子新技术,研究成果获广西高校科技进步二等奖、广西科协三等奖;开发了植保灵杀菌剂、克敌威杀虫剂新产品,均通过广西科委鉴定并获国家农药登记证,投放市场产生了较好的社会、经济及生态效益,科研成果获广西科技进步三等奖。在国内外30余种刊物上发表论文180余篇,其中国际刊物30篇,论文为SCI、EI等收录,美国、德国、日本等30多个国家的专家来函索取资料。1998年荣获广西青年科技奖。现在主要研究方向为农药、纳米粒子的微波高压合成、共振散射光谱。
蒋治良,男,教授,博士,硕士导师,广西重点学科 - 环境科学学科带头人。 2004 年荣获广西高校百名中青年学科带头人称号, 2005 年荣获广西新世纪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才称号, 2008 年荣获 广西统一战线专家百人团专家称号 。中国化学会分析化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刊)、《广西师范大学学报》杂志编委 , 《分析测试技术与仪器》杂志副主编;《 Environ Sci Technol 》、《 FEBS Letters 》、《 Anal Chim Acta 》等 SCI 源刊 特邀审稿人。
1983 - 1989 年从事催化光度分析研究,使得广西师范大学成为全国最早从事此项研究的单位之一 , 该项成果获广西高校科技进步二等奖。 1989 - 1998 年独创催化反应——单扫描极谱分析新方法;《催化反应—示波极谱分析新方法研究及其在环境材料分析中的应用》项目 2002 年获广西科技进步三等奖。 1998 年开创了纳米粒子共振散射光谱学与光谱分析新方向,发现了液相无机纳米粒子、缔合物纳米粒子和螯合物纳米粒子的共振散射效应,发展了纳米微粒共振散射光谱学与光谱分析新理论和新方法,建立了免疫共振散射光谱分析、纳米标记免疫共振散射光谱分析、酶催化共振散射光谱分析和纳米催化光谱分析新技术;《无机纳米粒子的共振散射光谱研究及其分析应用》项目 2004 年获广西科技进步二等奖。 在广西, 独立发表学术论文被 SCI 收录 100 余篇、被 EI 收录 30 余篇 ,其中《 Environ Sci Technol 》、《 Clin Chem 》、《中国科学》等 SCI 源刊论文 70 余篇, SCI 影响因子 IF 大于 4 的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论文 3 篇, 发表在《 Environ Sci Technol 》的论文 是广西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 SCI 一区论文零的突破 。已申请中国发明专利 13 项。独著的《纳米粒子与共振散射光谱学》一书 2003 年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参编的《分析化学习题精解》一书 2002 年由科学出版社出版。
现在从事环境分析、纳米分析、酶免疫分析、羟基自由基分析方面的教学科研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农药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免疫共振散射光谱分析》、广西高校百名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基金项目《缔合纳米微粒的共振散射效应研究及其在环境材料分析中的应用》、广西教育厅项目《二氧化氯荧光法研究及其在环境食品分析中的应用》等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