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V-AVI简介DV的英文全称是Digital Video Format,是由索尼、松下、JVC等多家厂商联合提出的一种家用数字视频格式。目前非常流行的数码摄像机就是使用这种格式记录视频数据的。它可以通过电脑的IEEE 1394端口传输视频数据到电脑,也可以将电脑中编辑好的的视频数据回录到数码摄像机中。这种视频格式的文件扩展名一般是.avi,所以也叫DV-AVI格式。
DV-AVI答疑(1)播放时候闪动,画面不连续:
许多朋友认为这是由于采集时候掉帧造成的,实际上这很可能是你的PC不能正常播放DV文件造成的。DV播放对CPU的要求比较高,对磁盘和内存的速度也有要求。premiere6, MSP6,sclive等软件在捕捉的时候都在状态栏有掉帧指示,如果显示dropped 0 frame, 那就说明没有掉帧。
(2)为什么只采集到360x288的大小?
PAL DV的分辨率是720x576。由于1394只是数据传输的作用,而不对视频内容做任何处理,所以真要想要通过1394口采集到720x288并不是件直接能办到的事情。一些朋友在采集DV以后看到属性是360x288,其实这是因为directX中对于DV播放的设置为50%大小,设置为全屏100%以后即可解决问题。方法如下:用media player播放DV AVI文件,在文件-->属性-->高级-->DV video decoder中设置分辨率为全屏,并设为缺省值。
(3)在运动物体的边缘出现横向的“毛刺”:
毛刺的产生是因为摄像机和电视的一个帧有两个场组成,两个场的产生时间是不一样的。在PC上,我们是同时看到一个帧即两个场,所以看到了由于运动位移产生的“毛刺”。这在PC上观察感觉难以接受,但是在TV上观察的时候反而是一种优势,使运动更为平滑。
如果制作的目的只是为了在PC上观看,可以在编辑的时候用de-interlace消除交错的“毛刺”。
(4)画面色彩不好,和摄像机上看到的不一致:
这是因为PC和TV的色彩系统有差别造成的,所以好的视频编辑系统应该接有监视器,而不是在PC显示器上看效果。
DV编辑技巧DV编辑技巧:解决DV-AVI文件不能创建
随着DV技术的迅速发展,DV价格的逐步走低,越来越多的家庭拥有了自己的数码摄像机。虽然硬盘式,DVD光盘形式的DV在播放上具有很大的优势,可以轻松的将摄像画面保存成数字形式,放到电脑里或者直接在DVD机上播放。然而这些产品的价格还是比较高的,特别是他们属于新技术,很多人还不敢轻易尝鲜。所以大部分消费者还是购买传统的MINI DV来实现自己的摄像梦想,存储影象画面的任务自然落到了老牌介质——DV带上了。
用户用DV带拍摄完毕后都需要通过采集编辑,而在将DV带转换成AVI文件过程中却总是出现“文件不能创建”的问题,遇到这种故障时用户总是茫然无措,今天笔者就从根源来解决此问题,让更多的用户清楚的了解“AVI文件不能创建”之谜。
一.故障起因:
笔者最近购买了CANON MV920,用1394 4对4口线缆将DV和计算机连接到一起,硬件驱动自动安装完毕,一切准备工作就绪。转换工作开始采用会声会影9将DV里DV带的内容转换到计算机中,并且储存成AVI格式。但是通过转换生成的AVI文件却无法播放,用KMPLAYER播放显示没有找到正确的编码,用windows media player播放也是无法显示影象,声音也没有。
由于网上一直流传着采用windows系统自带的windows movie maker来处理DV带中的信息,转换成AVI格式比较好,所以笔者又采用windows movie maker来完成DV-AVI的操作。但是谁知道通过采集和编辑处理后,在生成视频AVI文件时却出现了“f无标题.avi 无法导入,所选文件无效或已损坏”。笔者又反复尝试了几次,更换了磁盘格式为NTFS,更换了一个大的分区问题依旧。
二.解决问题:
经过GOOGLE和王朝的查询后笔者发现在DV带转换成AVI文件时如果本地计算机操作系统中存在编码问题的话转换工作就不能顺利完成。由于笔者的系统中安装了KMPLAYER和影音暴风MPC,所以怀疑这些编码集成的软件会造成编码转换问题。
解决问题的关键就是重新安装所有编码,这里笔者推荐K-Lite Mega Codec Pack V1.59,它是K-Lite Codec Pack Full+QuickTime Alternative+Real Alternative+BSplayer的集成包,类似于国内的My MPC之精品DIY 版和My MPC 系列·暴风影音。通杀大多数格式。包括K-Lite Codec Pack Full,QuickTime Alternative,Real Alternative,BSplayer,Bink和Smacker录音重放功能。通过安装这个编码包可以把当前系统中的所有编码更新一遍,出问题的编码也会恢复正常。
K-Lite Mega Codec Pack小档案:
软件版本:V1.59
软件大小: 32682 KB
软件语言: 英文
软件类别: 免费软件
应用平台: Win9x/NT/2000/XP/2003
第一步:我们下载完K-Lite Mega Codec Pack后,运行其主程序,该软件会先扫描当前系统中安装的所有视频编码相关程序包。例如笔者的计算机安装了quick time程序,K-Lite Mega Codec Pack会提示卸载他。
第二步:点“卸载全部”按钮后将删除原来安装的quick time程序。
第三步:删除完所有已经安装的视频编码后我们就进入K-Lite Mega Codec Pack程序的正式安装工作了,点“NEXT”按钮继续。
第四步:同意所有安装协议条款,点“NEXT”按钮继续。
第五步:K-Lite Mega Codec Pack程序包提供了很多视频编码,我们可以通过组件选择来自定义,不过笔者建议大家采用默认的default模式。
第六步:复制必要的文件到本地硬盘,默认安装在c:program filesk-lite codec pack目录。
第七步:安装完K-Lite Mega Codec Pack程序包后我们再次按照刚才的步骤通过windows movie maker将DV带制作成AVI格式的文件就不会再出现任何问题了,采集编辑过程非常顺利,也可以成功生成AVI文件。
第八步:安装完K-Lite Mega Codec Pack程序包后我们通过会声会影制作出来的视频AVI文件也可以顺利播放了,从而解决了上面出现的种种问题。
有的时候生成AVI文件的容量比较大,一个30分钟的视频短片大概需要6G左右的磁盘空间,如果你的分区文件格式是FAT32的话,他只能支持最高4G容量的单独文件,如果录制20分钟以上视频的话就需要我们将其转换为NTFS格式。方法是通过任务栏的“开始”->“运行”,输入CMD后回车进入命令行模式。然后通过convert指令完成转换。例如我们要把D盘从FAT32等其他格式转换成NTFS格式,那么可以执行convert d: /fs:ntfs命令将该磁盘转换为NTFS格式。
三.总结:
编码器出现问题是阻碍视频转换的罪魁祸首,所以当各位IT168的读者遇到类似问题时都要首先从编码入手,重新安装编码程序包,这样才可以最大限度的避免编码问题带来的故障。
导入DVavi视频Moviemaker2.6中导入DV avi视频
我以前没用过Windows Moviemaker编辑视频,数码相机拍的视频是怎样就怎样,没有管过。国庆假期,我突然心血来潮,想用Windows Moviemaker编辑一下视频玩玩。我的Windows XP可是正版的,可是当时我在程序里居然没找到Windows Moviemaker,于是到网上下了一个2.6版的,这个版本是微软为Vista版本编写的,但是我泱泱大国能人如云,修改了一下安装程序,任何Windows版本都能安装使用了。装上后,用的时候,却发现不能导入我要编辑的DV avi视频(数码相机普遍采用的视频格式,后缀是.avi),别的格式都可以导入。导入DV avi视频时,出现一个警告框,说某某视频不能导入,未自动下载所需的解码器,因为在“选项”对话框中没有选中“自动下载编解码器”复选框。我于是打开工具下面的选项对话框,里面根本就没有“自动下载编解码器”这一复选框!你说郁闷不?我当时很纳闷,还在网上查了半天,也在王朝上提了问题,可是一无所获。
没办法,只能自己来试着解决了。
我想应该是盗版的问题。实际上,Windows XP中已经集成了Windows Moviemaker2.1,我还是希望能在我的Windows程序里找到它,用一下正版的看看是什么结果。这一次我找得仔细一点,终于在程序中找到了它,然后打开,导入DV avi视频,结果还是一样。我就在其界面上点击“工具”——“选项”,呵呵,里面有那个“自动下载编解码器”复选框,看来还真是盗版造成的。把Windows Moviemaker2.1关闭,然后重新启动它,“自动下载编解码器”复选框前的框里打上对钩,重复了好几次才成功,我当时差点放弃呢,可能还是当时网络有点不好吧。导入成功后,那个盗版的2.6也能用了。真是高兴,编辑了几个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