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县志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1-16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滕县志》

《滕县志》

汉语拼音Tengxian Zhi

概述《滕县志》是中国较早的地方史籍之一,始于明朝隆庆年间。记录了有三国五邑,九省通衢之称的滕县(今山东省滕州市)及周边地方的史实,以其记载时间之长,内容之丰,文笔之美而闻名于世。

滕州市历史悠久,有7000多年历史的北辛文化即发源于此,6000多年历史的大汶口文化也能在这里找到遗存,这里更是殷商的发源地,周代三国(滕国,薛国,倪国)的封地,秦代便有县的建制,历来是鲁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这一切均为《滕县志》提供了广阔而又丰富的史料保障。

从《滕县志》第一版到民国时期已修订10余次,至今仍发现有8个版本。共和国成立后,1982年新编《滕县志》,并于1993年付梓出版。

内容此志系统地记述了滕县自古以来的人文地理,历史变迁,风土民情,礼仪风俗。为滕州市和后世人留下了宝贵并且丰富的史实记载。内容包涵广泛,如

政治:秦始皇二十六年,秦置滕县、薛县。

金大定二十二年,金置滕阳州,金大定二十四年改为滕州,辖滕、沛,邹县和陶阳镇,州驻地为滕县,属山东西路。

经济:清雍正八年,大水灾,米价暴涨。

清光绪二十七年,设邮政局,开办国内外信函、印刷品、贸易契、商务传单等业务。

文化:光绪三十四年,建官桥火车站站房发现毛遂墓址,遂迁葬于铁路西。

宣统三年,滕县设劝学所、通俗图书馆。

教育:民国14年,县政府下令改私塾为学堂。

民国20年,杨士元捐地13顷充当办学基金,在城隍庙、吕祖庙旧址创建滕文中学。

文学作品:《谒车服祠》:初阅车服祠,云峦楚楚长。岩根堆雁塔,溪角架虹梁。 好鸟巢危树,孤猿叫断岗。雨过闻幽磬,云开见上方。

《浮屠峙玉》:久随韦肇映题名,卓立龙泉奠此氓。 翠挹群峰齐毓秀,影浮七级独含清。 凌云更作孥云势,就日应同捧日情。 风过金铃音凫凫,顿教俗耳洗琶筝。

地理:昌虑城,南,陶山后薛河上,有陶朱公庙。

薛城,在薛河北、县南四十里,周二十八里,盖古奚仲所封国,城则田文增筑。

民生:唐中和三年,大饥,滕县饿死人甚多。

明隆庆元年,大水坏庐舍。

此外,还有气候,金石,军事,战争等等方面的记录。

版本从明朝到民国发现的《滕县志》共有八个版本.

1. 明万历十三年(1585) 《滕县志》 滕县知县杨承父修,王元斌纂

2. 明崇祯五年(1632) 《滕县志续编》 滕县知县荆尔植修、张彩编修

3. 清康熙十一年 (1672) 《滕县志》 滕县知县任玑编修

4. 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滕县志》 滕县知县黄浚监修、陈际昌、王特先等编修

5. 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滕县志》 滕县知县王政总修,王庸立、黄来麟纂修

6.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滕县乡土志》 高熙编修

7. 民国19年(1930)《滕县续志稿》 生克中编

8. 民国33年(1944)《续滕县志》 高熙主持编修

新编《滕县志》明朝万历年间由滕县知县杨承父修纂的《滕县志》是滕州市至今见到的最早的县志,于万历十三年(1585)稿成刊印。共和国成立后的第一部《滕县志》是由山东省滕州市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于1982年编纂的。本部《滕县志》于1982年6月开始修订,搜集资料1100多万字,五易其稿、 三级审定、四次校对之后,于1990年3月付梓出版。本部《滕县志》上限因事溯源,下限至1987年底。此书共设9编:概述、大事记、地理、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人物、附录。

评价被人称为志苑奇葩的《滕县志》在我国地方志中可谓是璀璨夺目,对我国历史研究也做出了重大贡献。更难能可贵的是《滕县志》并不是单纯的平铺直叙,而是用简练的有文采的笔法来给世人展现了人杰地灵的滕州大地。并且对其它领域的研究也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