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寒冷气候条件下,土壤或岩层中冻结的冰在白天融化,晚上冻结,或者夏季融化,冬季冻结。这种融化、冻结的过程称为冻融作用。它主要见于冰川作用区、高山区和冻土区。冻融作用使岩石遭受破坏,松散沉积物受到挠动与再分选,从而形成各种冻土地貌。
冻融作用有冻融风化,冻融扰动和冻融泥流等三种表现形式.
冻融风化是指土层或岩层裂缝中的水,在冬季或夜晚温度下降发生冻结时把岩石涨裂,并因冻结膨胀产生压力而把裂缝附近的岩石压碎成块石和更细的物质,它是冻土区一种最普遍的冻融作用形式.
冻融扰动是指在多年冻土活动层内发生的,因受冻涨挤压而引起的一种土层结构的塑性变形现象。
冻融扰动是指冻土层上部解冻时,融化的水使松散土层达到饱和状态,这种饱含水的土乘因具有可塑性,在中立作用下发生沿斜坡蠕动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