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影组原称“灯影灰岩”,属南方震旦系上部,分布于滇东、川、黔、湘、鄂西及大巴山等地区。最初命名地点在中国湖北宜昌西石牌溪与莲沱间的灯影峡。故名。为浅海相硅质碳酸盐沉积。在三峡区按岩性可分为:①下部蓝灰色、灰白色块状白云岩,(川南发现石膏层);②中部灰黑色中、薄层灰岩含燧石结核及条带,并含藻类及孢子化石;③上部灰色块状白云岩,偶含燧石结核或条带,并含藻类及微古植物。本组厚度变化大,在三峡地区260米,峡东大于500米,其它地区最厚达千米,湘、黔、桂边境为灰黑色硅质岩厚仅100—200米。与下伏陡山沱组为连续沉积。近来在西南地区灯影组下段富藻白云岩中发现大量红藻化石,最常见的有放射形线藻属针刺藻属管藻属前管孔藻属拟管孔藻属及丛状线藻属黔北遵义松林地区灯影组底部尚有贝加尔贝加尔迭层石此迭层石是我国北方旅大地区十三里台组及燕山地区铁岭组的主要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