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果节是高要县内西南片地区大多数乡村的传统节日,起源已不可考究,每个村的茶果节日期都有差别,但主要集中在每年春节和中秋前后的日子(据说有的村十年才办一次,相当于村的纪念日,但聿光还没发现那个村是这样过节的),大概和春节拜年庆团圆,庆贺秋收和中秋送月饼的习俗有关,这两段时间是以前乡下人走访亲戚的黄金时节,一来是农闲的时候,二来半年劳作已有积蓄,闲而有钱,相得益彰。
茶果节,顾名思义,就是品茶和品食的节日,其中以食物方面比较着重,人们就地取材,多利用绿色环保作物自制一些传统的小吃以应节或互赠亲友。较普遍的有:濑粉、大团、扑撑、裹蒸、汤圆、入口角、茶果、白水仔、水菱角、荡粉、芋团、甜糕、番薯拌粉、煎堆、水榄等。有些传统食品甚至已经登堂入室,走上商业化出品,成为地区性的美食,例如裹蒸,煎堆,水榄等。相传“水榄”原是象榄般两头尖,中间大,中间包着各种馅料,象饺子般样子,现在已经变成球圆形的了。
茶果节传说茶果节源于远古时代,传说有一种瘟神(魔怪)在生产生活中为害百姓。如每年都会不同程度地发生水灾、旱灾、瘟疫、疾病等。在高要宋隆片白土村一带,人们为了送走瘟神,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合家平安,所以每年春节期间,在正月和二月的初五、初八、初十、十二这些日子,分别举行一次“行村”或叫“行社”活动,有的村6年轮做一次,叫做“奉香”。行村的做法大概是:首先请来道士,然后村民用纸扎一只花船,由道士施法术驱除魔怪,道士手执铜锣边敲边唱边放花船,放花船则是将瘟神捉入花船放入江河,流出大海。边放花船边唱歌,歌词大意是:“行滩锣鼓喜连连,敲起明锣就开船,读书君子讲书篇,耕田男女讲时年,做官便讲官家礼,生意滔滔讲赚钱,疍家行船讲水路,十八缕荫讲少年……”一直唱到驱邪出外,引福归堂。意思是将花船引向了江海,驱走了魔怪,把福禄引回了家中。每年到了行村期间,村民便自觉集资买一只花船,在村前的空地上或土地公上进行施法,家家户户烧香拜神、煮茶果,从此便叫“茶果节”。起始时,在茶果节每家只是由外公外婆来食茶果,后来发展成了一个风俗习惯,各村定出一个日子叫“茶果节”,男女老少都来食茶果。而现在的“茶果节”已经成为走亲访友、互相交流、非常热闹的民间传统节日了。
高要莲塘镇
农历正月初六:温贯村
农历正月初八:上山村
农历正月初九:山头村(欧村)
农历正月十三:稔岗村
农历二月初二:龙塘村(农历六月十九)、平坳村
农历二月十三:官塘村
农历二月十三:波西村
农历二月十三:石脚村
农历二月十三:青塘村
公历5月1日:波洞村
农历八月初十:罗勒村
镇安村
围安村
柑园村
大竹园村
荔枝村
荷村村
活村村
坳边村
上察村
察步村
下围村
高斗村
伍村村
高要白土镇
农历正月初六:下山村
农历正月初六:大辂头村
农历正月初六:朗鹤村
农历正月初九:罗有村(八月十二)
农历正月十三:茆山村(八月初三)
农历正月初八/七月十四:冷水村
农历二月十九/八月初三:幕村村
农历八月十五:长塘村
久留村
大旗村
富科村
洲龙村
下灶村
雅瑶村
新村村
中岗村
蝉坑村
南岗村
东岸村
农历正月年初五:沿朗村
马安村
农历正月十二:横岗村
长坑村
乐堂村
竹山村
九山村
桂岗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