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打开电脑,第一件事就是打开QQ登录上线,不管有没有好友在或者想不想聊天,只要看到QQ是开着的心里就舒服。如果不开QQ会总觉得电脑上少了什么一样。在心理学家看来,这是强迫症的又一种典型病例,我们也许可以把它叫做“QQ强迫症”。 由于科技日新月异,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也用手机使用QQ,因此这种症状相对来讲就更为普遍了。
【定义】
强迫症(英文Obsessive compulsive disorder,缩写OCD)即强迫性神经症,是一种神经官能症。患有此病的患者总是被一种强迫思维所困扰。患者在生活中反覆出现强迫观念及强迫行为。(有时,这还与某种焦虑有关)患者自知力完好,知道这样是没有必要的,甚至很痛苦,却无法摆脱。
【主要表现】
从病理学的角度来解释,强迫症是一种神经官能症,主要表现有;1、强迫动作,即重复出现一些动作,自知不必要而又不能摆脱。常见为反复洗手、反复检查等。2、强迫思维,常见强迫性穷思竭虑、强迫想象、强迫回忆等。通常病人深感焦虑,主观上力图和强迫思维、动作对抗,结果反而越演越烈。部分病人性格有易焦虑、自信不足而又要求完美的特点,从而容易对日常生活事件发生强迫性质的心理反应。
打电脑或手机就会情不自禁地想登录QQ,属于轻度QQ强迫症,可以基本视为正常;中度QQ强迫症的典型反应是不停的重复着点开QQ、最小化QQ,听到一点类似QQ来信息的声音就以为是好友在找自己而再次关注QQ;重症的QQ强迫症就比较可怕了,往往伴随QQ好友上线的幻视、幻想,穷于寻找新的QQ好友,不把QQ撑爆不罢休。
【判断标准】
症状一:开机第一件事就是登录QQ
症状二:工作、玩耍间隙,会时不时地看一眼,害怕有信息没有看到;
症状三:一段时间没有信息过来,心里就不自在,一定要找人聊一聊;
症状四:草木皆兵,直把很多声音当QQ来信息或好友上线声音;
症状五:只要开电脑没开QQ,便有些心烦意乱,无法认真工作和玩耍;
症状六:半天没有新信息,就会怅然若失......
据医学上定义:强迫性神经症是一种神经官能症,简称强迫症,以反复出现强迫观念和强迫动作为基本特征的一类神经症性障碍。
【基本治疗方法】
纠正“QQ强迫症”最简单的方法是经常开电脑,并注视QQ图标5秒以上而不去点击。如果出现持续、严重的幻觉,或者长期的慢性躯体不适,可能就是从“强迫症状”发展为“强迫症”了。此时需要进行药物和心理治疗。
【治疗强迫症的通用解决方法】
Exposure and response prevention(EX/RP)疗法:
长期以来一致认为强迫症治疗困难,60年代前,强迫症预后不良,直到1966年Meyer报告,通过对引发强迫思维的线索进行长时间暴露和仪式行为严格阻止发的治疗方法,具有显著疗效的两个个案后,强迫症的有效治疗得到非常大的提高。这种方法被称为“暴露与反应阻止法(Exposure and response prevention)(EX/RP)”治疗方法,当时还发现,这种方法对15个个案中的10个强迫症患者非常有效,对其余的5个患者也有相当的效果。采用这个治疗方案,病人的治疗效果能够巩固很长时间,5年的追踪调查发现,15中只有2人复发。
与Meyer当年使用的治疗方法相似,现代的EX/RP疗法包括长时间暴露于引发强迫思维的线索前,另外设计专门的程序阻止仪式行为。通常采用的是现场暴露练习,比如说,一个病人害怕房子会因为没有关煤气而引发火灾,那么就让病人在不检查煤气的情况下离开房子。当病人主诉如果他停止仪式行为,就会出现一些令人害怕的后果,这些恐惧就可以通过想象暴露联系来处理。实际上,现场暴露或者是想象暴露,原本都是专门为了处理强迫思维带来的痛苦烦恼。目前较一致的观点认为,反复地长时间暴露于恐惧的想法和情境中,就会提供给病人丰富的信息,打破原来的错误联接,矫正病人一直持有的负性评价,最终促进病人对先前的威胁性刺激形成习惯化。暴露疗法一般遵循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原则,从一个中等难度的情境开始。在两次治疗之间,我们布置暴露练习的家庭作业,并要求病人阻止仪式行为。
自从Meyer1966年报告经过他的治疗,病人痊愈之后,后续的很多研究都发现,EX/RP对大多数强迫症病人都是非常有效的,他们的症状在临床上有显著改变,而且愈后效果也非常好。随机设计的实验研究发现,EX/RP的疗效优于控制组治疗,包括安慰剂、放松疗法和焦虑管理训练。Foa和Kozak1996年回顾了12项研究(330个被试),结果发现,完成了EX/RP治疗的病人,有83%的病人症状明显缓解。在16个追踪调查研究中(376个被试,追踪调查研究平均时间为29个月),76%的病人保持了显著的疗效。而且,最近研究发现,EX/RP的疗效不仅仅表现在那些经过严格选择的被试身上,而且对于86%的付费治疗病人,也获得了临床上的显著改善。
总的来说,EX/RP能够有效改善强迫症症状,在治疗结束后继续保持良好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