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4-04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湖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简称省地矿局)始建于1956年,曾先后隶属于地质矿产部、国土资源部。1999年5月划归省政府管理,2001年3月明确地矿局为省政府直属正厅级事业单位,局机关编制52名。省地矿局一直是我省地质工作的主力军。40多年来,在基础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为湖北省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为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作出了重大贡献。在基础地质调查方面,完成了全境1:20万区域地质调查与矿产普查、区域水文地质调查和1:50万区域重力测量、区域环境地质调查;完成了除平原区外的1:20万区域重力测量、区域地球化学测量;完成了1:5万区域磁力测量和重要成矿区带1:5万地质调查或矿产普查。同时,还完成了相应的区域地质、矿产、物化探总结研究,基本查明了全省三维空间的地质构造特征及矿产资源的时空分布规律,为全省矿产资源的调查评价与勘查,提供了科学的基础地质依据。在矿产勘查方面,全省共发现各类矿产143种,其中已探明储量矿产98种(其中90%为我局成果,包括我省著名的铜录山铜铁矿、铜山口铜矿、鸡冠咀铜金矿、宜昌磷矿、荆襄磷矿、保康磷矿、黄麦岭磷矿、应城盐矿、应城石膏矿、竹山银硐沟金矿、蛇屋山金矿等),估计潜在经济价值15494亿元,其中累托石、化肥用橄榄岩等矿产储量居全国首位,磷、铁、铜、金、银、岩盐、石膏等矿产储量列全国2--10位,为我省矿业开发提供了资源保证,进而有力地支撑了我省冶金、化工、建材等传统支柱产业的发展。

该局地质工作是全省矿业及矿产品加工业的先导,而矿业及矿产品加工业在我省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目前,我省已开发利用矿产91种,利用矿产地923处。全量达12亿吨,矿业总产值88.1亿元,占全省工业总产省有矿山5868家,从业人数达38万余人,固体矿产年产总值的3.11%;矿业及矿产品加工业总产值达916.5亿元,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32.4%,进口贸易总额达97.3亿美元,占全省进出口贸易总额的31.6%,其中仅矿产品进出口总额达37.4亿美元,占全省进出口贸易总额的12.16%。以矿产资源为依托的矿业开发为全省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为我省钢铁、有色、磷盐化工、建材及其后续加工产业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基础,目前,全省已基本形成了"三大矿业走廊"(武汉--鄂州--黄石冶金、建材走廊,云应--天潜--荆州盐化工走廊、荆襄--宜昌磷化工建材走廊)和"七大矿业基地"(黄石--鄂州冶金、建材基地,云应盐化工、石膏生产基地,潜江石油生产基地,宜昌磷矿、建材生产基地,黄麦岭磷化工基地,荆襄磷矿基地,荆门--当阳建材基地)的生产力布局。

该局地质工作除为全省工业经济发展提供资源支撑外,还利用自身优势为湖北省乃至全国国民经济建设的其它诸多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先后为长江三峡工程、丹江水库等6200余座水利电力设施选址,参加了武汉长江大桥、军山长江大桥、成昆铁路、引滦入津工程、武汉龙王庙、汉口火车站、武汉客运港、广东惠港码头、上海东海大桥、京珠高速公路、广州地铁、北京地铁等国家重点项目工程地质勘察与施工,开展了我省大中城市、长江沿岸、江汉平原等地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评价及综合研究工作,开展了"三北"地区和鄂西南岩溶石山地区找水工作;基本查明了三峡库区湖北段地质灾害情况,完成了长江三峡链子崖危岩体、巴东黄腊石、二道沟滑坡、神农架松柏镇泥石流、武汉市陆家街岩溶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勘查与防治工程,目前正投入大量人、财、物继续参与三峡库区地质灾害勘查与治理工作,为三峡工程建设服务。近年来,我局还利用技术、资料优势,将服务工作向农业领域延伸,积极开展农业地质工作,研究地质环境与农作物生长等方面关系,促进全省农业发展。通过开展武汉市农业地球化学调查评价工作,对武汉市土壤、水体生态环境进行调查评价,并引入生态农业观念提出了武汉市新的农业区划,为建设绿色武汉作出了新的贡献。

该局是全省唯一综合性地质队伍,熟悉全省地质情况,拥有全省详实、丰富、全面的地质资料,地质工作门类完整、设备齐全、技术先进、人才丰富、实力雄厚,是从事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地质工作的主体,也是商业性地质工作的尖兵。

目前该局下辖企事业单位28个,分驻全省各地。拥有各种仪器设备7300余台套,全局资产总额10亿元、净资产4.5亿元;在职职工总数9549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3959人,占在职职工的41%,其中高级职称387人,中级职称1589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刘广润),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52人,省部级文明单位5个,国家功勋地质队2个,省部级劳模52人,其中全国劳模5人。原地矿部副部长陈洲其、卫生部副部长孙隆椿、现湖南省副省长许云昭,现中科院院士卢耀如、陈梦雄、已故工程院院士胡海涛都曾在我局工作。1980年至今,先后有320余项科技成果获省部以上奖励(包括全国科学大会奖、国家进步特等奖),其中二等以上奖项53个。

该局职工队伍具有"以艰苦奋斗为荣、以地质找矿为荣、以献身地质事业为荣"的优良传统,能吃苦、能打硬仗。过去为地质找矿,他们风餐露宿,用双脚走遍了湖北的山山水水;今朝,为服务湖北省经济发展和自身生存,他们风采依然。从三峡库区到江汉平原,从天山南北到青藏高原,从长城关外到沿江沿海,到处都有他们活跃的身影,到处都有动人的故事。

新世纪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该局将充分发挥地质专业人才优势、科技优势和装备优势,进一步加强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工作,积极参与国土资源大调查,大力开展地质环境治理和地质灾害防治,努力加强国际科技交流和经济合作,不断拓展地质工作服务领域,使我局工作在新的时期迈出新的步伐。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