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索曲线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4-04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底索曲线是解释地图投影变形的一种几何图解方法。由法国数学家底索提出,又称“底索指线”、“底索曲线”。将地球表面上的无穷小的圆投影到平面之后,一般成为无穷小的椭圆,故称变形椭圆。长半径用a表示,短半径用b表示,a和b即该点极大长度比和极小长度比。不同性质的地图投影,其变形椭圆的形状不同,同一个地图投影图上,变形椭圆的形状、大小和轴向随所在位置不同而变化。见附图。用变形椭圆的轴和相应小圆的直径对比,可了解不同方向上的变形;用变形椭圆的面积和相应小圆面积对比,可了解不同部位的面积变形;分析变形椭圆的长短轴之比,可了解角度和形状变形。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