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艳梅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1-16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许艳梅:绝世一跳摘得汉城首金

许艳梅,女,原中国国家跳水队运动员。1988年9月18日,获得汉城第24届奥运会女子十米跳台跳水金牌。这是中国代表团在本届奥运会上夺得的首枚金牌,也是江西运动员在历史上获得的第一枚奥运金牌。

个人档案姓名:许艳梅

性别:女

出生日期:1971年2月

出生地:江西南昌

运动项目:跳水

运动经历:1979年入南昌市业余体校练体操,1981年入江西跳水队,1985年入国家跳水队

最好成绩:第24届奥运会女子十米跳台跳水金牌得主

许艳梅跳水英姿

运动成绩:

1985年 在世界分龄跳水锦标赛上获女子B组跳板跳水冠军

1986年 在汉城第10届亚运会上获女子跳台跳水银牌

1987年 在荷兰举行的第5届世界杯跳水比赛中获女子跳台跳水冠军、女团冠军

1987年 获六运会女子跳台跳水冠军

1988年 在汉城第24届奥运会上夺得女子跳台跳水冠军

1989年 在美国举行的第6届世界杯跳水比赛中获女团冠军、混合团体总分冠军

1990年 在北京第11届亚运会上摘得女子十米跳台跳水桂冠

有“东方红宝石”的美誉

所获荣誉:

1987年 当选为美国《游泳世界》杂志评选的年度世界最佳跳水运动员

1988年 被评为全国十佳运动员之首

1989年 被评为建国以来杰出运动员

2000年 被设在美国的国际游泳“名人堂”收录为“荣誉运动员”

曾荣获国家体育运动荣誉奖章及全国“三八”红旗手和新长征突击手称号

当前情况:

1991年1月因眼病退役后,1991年7月-1993年7月在海南大学文学系外事侨务专业学习。毕业后,在海南省文体厅体育科研处任职。1995年起任海南省文体厅体育科研处副处长。1996年任海南省体育局科教处处长。

苦练体操1979年,年仅8岁、又黑又瘦的许艳梅被魏华朋相中,进入南昌市少儿业余体校后,许艳梅最初学的并不是跳水,而是体操。

体操基本功训练很辛苦,特别是对于这些不到10岁的孩子们来说,跑、跳、翻等貌似简单的基本动作,总是把小孩子的手掌磨破。在魏华朋的记忆中,许艳梅没有喊过苦,也很少哭。其他小孩的父母经常到体校来看望孩子,每次都带着水果、肉饼汤等一大堆东西,而许艳梅的父母来得很少,来时也只是带上一包瓜子或爆米花让孩子解馋。贫寒的家境,让许艳梅早早地懂得了每一件事情、每一个机会都不容易,因此她比别人练得更多、更专心,因此她的基本功非常扎实。

进跳水队

年轻的许艳梅

在体操队训练两年之后,许艳梅参加了省体工大队体操队的选拔,但是落选。一般来说,如果没有被专业队选上,说明孩子的体育前途渺茫,体校出于不耽误孩子前途着想会劝家长将孩子带回去。

正在许艳梅的父母不知如何是好的时候,看准了许艳梅潜力的魏华朋劝他们不要焦急。他说:“这个小孩肯定有出路的,体操不行,还有跳水;跳水不行,还有艺术体操;艺术体操不行,还有划水。”在他的帮助下,许艳梅继续在体校接受训练。

由于国家要成立专业跳水队,各省队要招收跳水苗子。1982年初,有着扎实基本功和好身材的许艳梅被省体工大队跳水队相中,从此开始了跳水生涯。之后的几年时间里,省跳水队露天跳台上,经常可以看到一个皮肤黑黑的女孩做着各式“空中体操”动作。1985年,许艳梅进入国家跳水队,迈上了通往冠军之路。

许艳梅16岁获得了世界杯冠军,正当她一帆风顺的时候,却遇到了最大失败,在汉城举行的第10届亚运会上,由于最后一个动作失败,她只拿到了亚运会银牌。但她并没有被失败所吓倒,而是更加成熟了。

星耀汉城

许艳梅在领奖台上

1988年的事情,在很多人心中都已成为遥远的回忆。但对许艳梅来说,那一年的经历却是她一生永远也不会忘却的。在汉城的秋天,她一举获得第24届奥运会女子跳台跳水冠军,不仅为中国代表团赢得该届奥运会的首枚金牌,也使自己成为享誉世界的“空中飞人”。

该届奥运盛会的第二天——9月18日,17岁的许艳梅和队友陈晓丹一起参加十米跳台决赛。决赛集中了世界最优秀的12名选手。

在前四个规定动作的较量中,美国老将米切尔显得十分老到,一路保持领先。14岁的陈晓丹发挥失准,仅名列第四。许艳梅基本发挥了水平,虽然个别动作质量不高,还是以第二名的身份进入自选动作角逐。

自选动作同样比四个动作。许艳梅调整心态,第一个动作便完成得潇洒优美,获得满场喝彩,一下将米切尔甩在身后。米切尔奋起直追,第二、三个动作逐渐缩小了差距。

此时跳水比赛只剩下最后一轮。暂居第一的中国17岁选手许艳梅只比美国跳台名将米切尔高0.27分,而在预赛中许艳梅只获得第3名,位于米切尔之后。牵动心弦的最后一跳开始了,许艳梅放下手中为放松一下情绪而阅读的书,走上跳台,起跳、翻腾、入水、象一颗流星在空中闪过,动作舒展、优美、准确。“68.78分”!她在关键的最后一跳,没有重犯汉城亚运会的错误,尽管许多美国观众摇着小旗,为米切尔欢呼、鼓掌。但许艳梅凭自己的实力,在全世界观众记忆中,留下了漂亮的一跳。 许艳梅获得了金牌。这是在汉城奥运会开幕的第二天,为代表团获得的第一枚金牌。

赛后她向魏华朋坦言“决赛时其实压力不小”。魏华朋告诉记者:“许艳梅回来后跟我说,她当时很紧张,为了减压就躲在厕所里看武侠小说。上跳台的时候,什么都不想了,只想动作。”说到这里,魏华朋赞许地说:“许艳梅肯吃苦,心理素质好,有把握的动作一定能做好,没把握的动作就不做,这是当时没选上体操队我继续留下她的主要原因。”

平凡生活许艳梅20岁时即选择了退役,进入海南大学学习。随后,工作、嫁人、育子,过上了普通人的生活。远离了鲜花和掌声,告别了艰辛的训练和残酷的竞争,有的只是家庭的温暖和相夫教子的天伦之乐,许艳梅选择的就是这样的生活。目前,许艳梅是海南省体育行政部门一名普通职员,生活虽然平淡,但奥运冠军的美好回忆必将一生相伴。

1991年退役后,许艳梅为爱南下,在体育并不发达的海南省文体厅任职,心甘情愿地成为家庭的一片绿叶。

1994年底,不满24岁的许艳梅初为人母,对于长期在单纯的运动队环境生活,退役仅仅3年的她来说,这个年龄确实不算成熟,但好在随着“小孩子”的诞生,一份强烈的责任心和浓厚的母爱也同时降临到“大孩子”心头,许艳梅这个小妈妈便也当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和孩子玩游戏,她总是被指挥的对象,捉迷藏,常常是她弄得灰头土脸的,折手绢,“ 笨”的也是她……她这个“大孩子”在岁月的流逝中与“小孩子”一起长大。

许艳梅的丈夫陈军目前在三亚市委任职,每周末才能回到海口的家,许艳梅这片“绿叶”便要为家庭带来更多的庇荫,对此她快乐在其中:“说我是‘绿叶’也不完全恰当,因为一说到这个词人们马上联想到的就是奉献,其实我也得到很多,女儿的乖巧,丈夫的关爱,长辈的呵护都让我感受到家庭的天伦之乐。我觉得要保持婚姻的美满和家庭的幸福,最重要的是相互理解和尊重,给彼此一个相对宽松自由的环境,使家庭真正成为一个可以遮风避雨的温暖港湾。”

2000年5月,许艳梅被设在美国的国际游泳“名人堂”收录为“荣誉运动员”。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