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美珠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1-16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基本资料排球运动员

性别:女

身高:1米72

出生日期:1963-11-5

出生地:福建福州

运动项目:排球

个人简介作为中国女排队员,和队友一起,为中国女排夺得“五连冠”作出了贡献:1979年在第二届亚洲女子排球锦标赛上获冠军,1982年在第九届世界女子排球锦标赛上获冠军(她本人被评为“最佳二传手”和“理想队队员”);同年在第九届亚洲运动会女排比赛中获金牌。

运动经历1975年入福州业余体校进行排球训练,1977入福建省排球队,1979两次被选入国家排球集训队,1982年第三次入国家排球集训队。

最好成绩第23届奥运会金牌得主

运动成绩1979年 在第2届亚洲女子排球锦标赛上获冠军

1982年 在第9届世界女子排球锦标赛上获冠军,个人被评为“最佳二传手”和“理想队队员”

1982年 在第9届亚运会女排比赛中获金牌

1983年 在世界超级女排赛上获冠军

1984年 在第23届奥运会女排比赛中获金牌

1985年 在第4届世界杯女子排球赛上获冠军,本人获“优秀运动员奖”

1986年 在第10届世界女子排球锦标赛上获冠军

1986年 在第10届亚运会女排比赛中获金牌

1988年 在第24届奥运会女排比赛中获铜牌

所获荣誉1980年 获运动健将称号

1985年 获国际运动健将称号

1984、1985、1986、1987年四次获国家体委颁发的体育运动荣誉奖章

1984年 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

1987年 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技术特点特点是基本功扎实,攻防技术全面,发球好,后排防守积极、灵活,扣球力量重,球路变化多,比赛作风顽强,大胆泼辣。

寻回记忆郑美珠的排球之路并不平坦。进体校、进省队,包括1979年被“借”到国家队时,郑美珠都是队中年龄最小的队员,而1米72的身高也让她被很多人怀疑。在1979年随队夺得亚锦赛冠军后,郑美珠没能参加1981年在日本举行的第三届世界杯女子排球赛。假使她当时入选,就可能和梁艳一样成为中国女排的“五连冠”队员。

谈起“三进三出”国家队的经历,郑美珠词汇中更多的是“感恩”:“第一进国家队时,我是打后排的,可我太喜欢参与进攻了,没有按照袁指导(袁伟民)的要求打。回省队后,我没有想放弃,还是照常训练。1981年秘鲁世锦赛时,队伍里的老队员伤病严重,那时候袁指导把我召回国家队,并给了我们年轻队员上场的机会。现在想起来,袁指导还是非常有魄力的,我要感谢他。”

“三进三出”国家队的经历磨炼了郑美珠的性格和技术,帮助她最终成长为中国女排“四连冠”的功臣。

离开排坛1991年底,郑美珠前往德国打球。从德国的俱乐部退役后,她选择和丈夫一同经商。后来因为家庭的变故,郑美珠到慕尼黑附近的一家中医疗养院做了管理工作。

也许是身在异乡,也许是远离了公众视线,郑美珠有些失落,离开中国女排、离开排球界后,最大的感觉是缺少精神上的安慰。郑美珠始终割舍不下自己的排球情结,她会通过电视关注中国女排,会和同在德国的老女排队员杨晓君聊中国女排。

助阵女排郑美珠说,她们老女排有个约定——大家都生女儿,以后组建一支“小女排”;可郑美珠“特立独行”地生了两个儿子。这次她将小儿子带回福建读书,把年满17岁的大儿子留在了德国读高中。

最近回到福建后,郑美珠参观了漳州女排基地。2008年,距离郑美珠获得第一个世界冠军已有26年了。当年,她正是作为接应二传站上世界冠军领奖台的。雅典奥运会后,中国女排一直在寻找接应二传。郑美珠说:“现在的排球规则和我们那时比,有很大变化,特别是多了一个自由人。”在和年轻球员接触后,她有了自己的想法:“和这一代球员相比,我们技术会好一些。这些都是练出来的,吃了不少苦。我想,这批年轻球员具备了吃苦精神,她们会有很大的提高。我们这一代球员能留给她们的,也就是我们的经验了。”

成为火炬手2008年5月10日,奥运火炬接力福州站前几棒火炬手和后几棒火炬手已经确定。福建省排球项目奥运冠军郑美珠成为第一棒火炬手,最后一棒火炬手则由2004年雅典奥运会男子举重62公斤级冠军石智勇担任。

自费回国参加接力“能成为火炬手是多么荣幸的事情,一个人一辈子能有一次就很幸福了,所以我要回来参加这次传递,支持我们中国举办奥运会。”经过了两天行程,奥运冠军郑美珠从德国返回福建。

大约一周前,郑美珠的家人通知她成为火炬手消息,她当时毅然决定放下疗养院的繁重工作回国。据从郑美珠的朋友处了解到,近期德国到中国的机票都提价了,往返中国大约要花上2000欧元,郑美珠这次是自掏腰包回国。“路费不是问题,最主要的是要表达我的心愿。能当上火炬手不容易,而且我是参加过奥运会的运动员,对奥运会有特殊的情感。”一到福州,郑美珠家都没顾上回,就到宾馆报到。

提及获得奥运冠军与担任火炬手的心情时,郑美珠说到,“我当年参加奥运会获得冠军时的心情与现在担任火炬手的心情是一样激动的。奥运冠军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拼去夺,每一个球打出来的,得到时那一种为了国家争光的自豪感油然而生。而成为奥运火炬手,那一种荣耀感是由国家赋予的,感觉我们国家越来越繁荣强大,心底很自豪。”

“今天得知我是跑福建站的首棒,心情很激动,我一定要以最佳的精神状态轻松上阵,我将化个淡妆,以最好的形象向世界展示‘祥云’火炬。我希望能借助奥运会让全世界看到中国的新风貌,把中国人民的祝福传递给世界。”

采访的最后,郑美珠告诉记者,自己正托人预订北京奥运会门票,她希望亲眼看到年轻的中国女排能放开思想,利用主场优势,在北京奥运会上取得好成绩。

火炬传递情况:北京时间2008年5月11日上午9:45,2008北京奥运会中国境内火炬接力福州站传递启动。担任福州站首棒传递的火炬手郑美珠接受了本网记者的专访。郑美珠1979年调入中国女排国家队,1982获世界锦标赛冠军,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女排冠军,1985年世界杯冠军,获得优秀运动员奖,1986年世界锦标赛冠军,1988年汉城奥运会第三名。郑美珠是老女排中功不可没的一元老将,她同样也为中国女排球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当本网记者问及郑美珠当选火炬手并成为福州站传递首棒火炬手的感受时,她表示,能成为北京奥运会火炬手本身就是一件非常荣耀和自豪的事情,能够担任首棒,这是她想都不敢想的。郑美珠表示,虽然自己现在已经不再是运动员了,但她会一直关注中国女排,关注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最后她祝北京好运,2008年奥运会取得圆满成功!

郑美珠(23届女子排球冠军) 布面 油画

签名:鸿海PAN2002.3 展出:“奥运金牌榜”,中国青少年美育绘画工程之一,中国革命博物馆展出,2002年9月2日-9月4日。 潘鸿海(b.1942-) 生于上海,1967年毕业于浙江美院(现中国美院)油画系; 1967年,供职于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后任副总编,主持《富春江画报》编辑工作;1986年,任浙江画院常务副院长;1997年,任浙江画院院长; 2002年,任浙江画院名誉院长。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被国务院授予“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浙江省文联三、四、五届委员。发表:《奥运金牌榜》,中国青少年发展服务中心主办,香港一画廊出版发行,2002年8月第一版。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