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平镇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1-16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1、福建省永春县东平镇地处桃溪下游,位于永春县城东5公里处,境内南北群山对峙,中部属河谷盆是,辖区面积40.53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积43903亩,耕地面积6357亩。下设9个行政村,总人口1.89万人,共5084户。

东平镇是闽南著名侨乡之一,属于县城"半小时经济圈"和以县城为中心的"三星拱月"乡镇之一,有永春县典型"农业重镇"之称,荣获福建省人民政府"家园杯"新型村镇建设优胜村庄和卫生乡镇等称号。

经济经构合理布局,经济实力明显增强。近年来,镇党委、政府注重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加强第一产业、提高第二产业、发展第三产业、产业结构日超合理,有力地促进经济发展。目前,农业已建成"柑桔9000亩、茶叶1500亩、麻竹2000亩、蔬菜1000亩、花卉100亩、禽畜养殖场3个"等生产基地,农业综合开发上规模、上档次。乡镇企业异军突起,霞林、鸿安、冷水工业小区初具规模,企业生产涉及建材、陶瓷、塑料、造纸、鞋帽、制衣、饮料、竹制工艺品、制茶等多种行业,初步实现了从"农业重镇"向"工业强镇"的转变。第三产业迅速发展,建立农副产品批发交易市场,培育一支高素质的营销队伍,在北京、上海、哈尔滨、长春、沈阳等50多个城市设立芦柑销售网点,芦柑、茶叶年出口创汇达100万美元,1999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可达3.09亿元,其中工业产值23200万元,农业产值77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400元。

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城乡面貌日新月异。镇政府多方筹措资金1亿元,大抓基础设施建设。镇区太平街长1公里,宽24米,街道两侧新建店面260多间,总建筑面积6.15万平方米,是永春县村镇建设的典型,得到省、市领导的好评。新村建设全面铺开,商住小区形成规模,其中东山村被泉州市定为新村建设试点村。拓宽改造铺筑水呢路面,公路四通八达,形成"二纵三横"的交通网络。境内有省道“三郊线”经过,到“十一五”规划末,将有莆田至广东梅州高速公路泉州段经过,并在本镇设一互通开口。 程控电话,移动基站覆盖全镇,共安装电话2450部,每100户拥有电话48部。3.5万伏变电站的投入运行,解决了生产、生活和工业用电问题。科教兴镇达成共识、教育、文化、卫生、体育及广电事业蓬勃发展,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东平镇旅游资源有:云峰岩、妙峰岩、李氏祠堂、“世德流光”石牌坊、昆仑寨、昆仑洞;每年正月廿四、廿五为纪念明代抗倭英雄李中和,太平李氏家族都举行盛大的舞龙盛会,热闹非凡。

东平美食、特产:芋面线、狗肉、红烧狮子头(东平镇太平街小旺饭店可以吃到)。

邮政编码:362603

2、福建省政和县东平镇东平镇位于政和县北部,平均海拔210米,总面积216.9平方公里,全镇辖12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60个自然村,77个村民小组,6131户,26229人。镇内气候温暖湿润,年平均气温18.5℃,年降水量1636毫米,适宜种植杉,松,竹等用树林,锥栗、柑桔、杨梅等经济林,盛产茶叶、笋、烟叶等农副产品,境内有金峰山,奖山,原始森林楠木林等旅游景点,沿袭近四百年历史的墟市是古镇的一大特色,独具地方风味的东平扁肉、小胳、胰子等小吃及老字号——东平酱油、东平高粱、东平素菜、东平矿泉水更是享誉闽北。在革命战争年代,涌现出杨则仕、陈贵芳等一批革命烈士,先后创建了中共政和第一支部、建松政维埃政府,英雄的东平人民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为闽北解放事业做出贡献,赢得了“红旗不倒”的赞誉。

改革开放后,勤劳勇敢的老区人民在东平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建设生态优高人文大集镇为目标,打造茶叶特色品牌,挖掘烟叶“绿色金矿”,建立规模工业园区,开放地方特色旅游,逐步提高全镇综合经济实力,目前共有茶园面积1.9万亩,锥栗1.3万亩,毛竹和小径竹1.5万亩,烟叶种植2041亩等,进一步带动茶,竹,木,笋等农副产品加工业不断发展,全镇各类大小加工企业达162家,其中投资额达1000万元企业3家,300万元以上企业10家。2006年全镇农业产值1.16亿元,工业产值1.23亿元,农民人均收入3160元。

邮政编码

福建省南平市下列地区使用邮政编码(邮编)353602 东平镇

3、山东省东平县东平镇位于山东省东平县县城驻地,总面积15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6万亩,山区、平原、涝洼三分天下。境内稻屯湖位于东平镇西部,与山东省第二大淡水湖――东平湖相连,资源丰富,环境优美。 东平镇历史悠久,境内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白佛山石窟造像群及著名古迹罗成庙。千百年来,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人民,创造了灿烂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使东平镇成为鲁西南大地上的一颗明珠。

邮政编码山东省泰安市下列地区使用邮政编码(邮编)271500 县城(东平镇)

4、广东省阳江市阳东县东平镇东平镇素有“南粤鱼仓”之称,为全国著名渔港,即将兴建的文东第二核电站所在地。东平镇距县城42公里,香港120海里,澳门76海里。镇域面积101.6平方公里,集镇面积4.5平方公里,在9个渔管区和7个农管区,人口2.8万人,其中渔民1.4万人。 东平人主要从事海洋捕捞、渔船修造和海产品加工业。现有机动渔船472艘,雷达、卫导、探鱼仪等先进助渔导航设备1920台(套),以中深海刺钓为主,拖围作业俱全,是全国著名的鱼翅生产基地。常年海捕产量5.1万吨,优质鱼产品占七成以上,开发了西沙、南沙和东海外海渔场,海鲜产品畅销港澳台。1997年,东平镇工农渔业总产值4.65亿元,渔民人均收入8000元,居全县镇(乡)之首。 东平镇投资环境日臻完善。葛洲新港是天然良港,港池宽阔水深,港口后勤设施齐全,是全国一类渔港,广东省进出口二类口岸。镇区内主要街道长30公里,宽10至26米,现铺设水泥路面5万平方米。镇区供电纳入省大电风,建有6个水电站,并网发电。还有日供水3000 吨的自来水厂,冷冻厂3间,日制冰能力 150吨,柴油供应站2间,储藏量3400吨。渔船装造能力120艘。镇上户户安装自动电话。镇内有渔业职中1所,完全中学1所,小学11所,卫生院、敬老院各1所,老人乐团1个,有线广播电视台1个,影剧院1间。著名的土特产有渔家三宝---鲨翅、鱿鱼、虾酱,农家二宝---东平藕、平堤蔗,水产品加工的五香肉脯和银虾膏分别被评为国优和省优产品,东平鱼露远近驰名。 东平是新兴的海滨旅游区,被誉为“南海明珠”。目前,已开发珍珠湾海水浴场,开发面积140公顷,兴建别墅、宾馆,并开办了葛洲度假村、大澳乐团。除此外,还利用多处名胜古迹和景点发展旅游业,如鸳鸯石、仙人井、葛洲坝、望海亭等。其中葛洲帆影是阳江新八景之一。 该镇连续两次被评为省的文明单位。

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1]

总人口

27018

14215

12803

家庭户户数

5906

家庭户总人口(总)

22481

家庭户男

10951

家庭户女

11530

0-14岁(总)

7240

0-14岁男

3925

0-14岁女

3315

15-64岁(总)

17892

15-64岁男

9404

15-64岁女

8488

65岁及以上(总)

1886

65岁及以上男

886

65岁及以上女

1000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25143

中小学校

阳东县东平镇中心小学

阳东县东平镇允泊小学

阳东县东平镇北环小学

阳东县东平镇口洋小学

阳东县东平镇大虚小学

阳东县东平镇沙坪小学

阳东县东平镇渔民小学

阳东县东平镇瓦北小学

阳东县东平镇海朗小学[2]

5、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白县东平镇东平镇位于博白县中南部,镇人民政府 驻地距县城38公里,全镇总面积202.8平方公里,现辖18个村(街)委会,506个村民小组,总人口7.7万人。

东干镇是博白县水稻、水果、烟草、茶叶及家禽家畜的生产基地。主要农林土特产品有龙眼、荔枝、香蕉、果蔗、柑橙、菠萝等。全镇养殖业发展较快,有万头瘦肉型猪场5家,千头以上瘦肉猪场17家,年出栏瘦肉型猪10多万头;三黄鸡场1787家,年出栏三黄鸡263万羽。现已开采的矿产资源有:铅、锌、铜、银矿。

近年来,东平镇狠抓城镇建设。目前镇规划区建成区面积已达12.5平方公里,镇街区内10多条路已全部硬化,并安装了街道路灯和过镇公路路灯,修筑了相应的配套的下水管道4.5公里。镇内有年供水能力50万吨的无塔自控供水厂1个,有可供商业用电,装机容量为1825千瓦的水力发电站4座,可满足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用电;全镇已开通2500多门程控电话,移动电话信号覆盖全镇。2003年城镇人口达到11690人。

东平镇矿产资源丰富,目前已开采的矿产有:铅、锌、铜、银等矿。同时镇党委、政府狠抓工业发展,目前已形成了以建材、化工、食品、烟花爆竹、编织工艺品等有一定基础的工业行业。全镇较大规模的工业企业22家,2003年实现企业总产值11230万元,财政收入375万元。该镇有高中1所,初中3所,中心小学1所,小学18所,在职中小学教师667人,在校生15860人;现有中心医院1个,内设门诊部和住院大楼,有医生38人,护士30人,病床60张。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