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台斯利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4-04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班台斯利】

(Banteay Seri)

柬埔寨(今高棉)吴哥王朝遗迹。位吴哥寺东北约三十里暹粒河(Siemreap R.)上游河畔,为印度教与佛教寺院,过去称为‘伊修瓦拉普拉’(意谓‘湿婆神之城’)。Banteay Srei则意指‘女性城堡’。由罗阇因陀罗跋(Ra^jendravarman,944~968年在位)时代实际的掌权者婆罗门耶若婆罗诃(Yajn~a-vara^ha)所建。一般认为是967年建造的。

寺院的外围城墙全长四一0公尺,经由九十公尺长的东参道及两重小墙,即通往佛寺的核心──三间庙堂及二间经堂。它们都是红色砂岩所建,塔身高约十公尺的小型建筑物。三座庙堂南北连成一线地排列在高达九十公尺的基坛上;中间与南边的庙堂供奉湿婆神,北边则供奉毗湿奴神,可惜佛像都已遗失。而北庙堂角落的壁龛里,有尊手持花朵的提娃妲女神雕像,高约一公尺,优雅的身段及娴静的气质,显示了吴哥王朝新的审美观念。这尊女神也以‘东方的蒙娜丽莎’著称。

佛寺以精致的建筑与雕刻而闻名,其壁面、山形墙、门楣及假门上都刻满了写实的印度教神话浮雕,以及各式各样栩栩如生的动植物图案和花纹,精美华丽。其追求普遍性美感的特殊风格,在吴哥遗迹群中颇为出色,因而被誉为‘班台斯利艺术’。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