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真安州城垣 位于旧城镇芙蓉江东畔。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改土归流”,以真州长官司地置真安州,知州郭维屏建成于思宁里之橘水园。周二里九分,高一丈四尺,广六百五十七丈一尺,垛口二千三百六十八,外环以壕。设门四,曰巩昌、兴化、永清、崇明,各建楼于上。”(道光《遵义府志》)。三十七年,雨圮,知州艾应甲补修。四十作年迁治于三江里七甲,为新州,此遂称旧城,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复修橘水园旧城。后屡有毁损。经1980年考察实测,州城占地44万平方米,坝地、山坡各半。城垣周长2340米,仅有月城跨西门至北门间的段落约800米,其上垛口不存,高低起伏,高均不及4米。以重约二三百斤长方料石垒砌,结实坚固。毁损的城垣,仍可见零星或整段夯土残迹。东门“巩昌”,60年代开荒拆毁,券拱残迹依稀可辨;南门“兴化”,城门石券拱较为完整,高4.5米,宽3.6米,进深10.5米;西门“永清”,于70年代倾圮,1983年修复;北门“崇明”,略有毁损、倾斜,现高5.5米,宽4.4米,进深仅存3米。在西门、北门间的凸出部位为炮台旧址,现高4.75米,内三面方正规整。西门外城脚有甬道通城内。甬道被淤泥乱石堵塞,已探明的10余米券顶完好,内深处弧顶增高,高低结合部左右墙腰各凿有门杠方孔。在南门、西门间有月城,仅存其基,为城内大型填方建筑,长方形,占地2200平方米。月城西壁临江,以城垣为墙,有水洞门(高2米余、宽1米)通江边,其余三面基壁残高3米左右,垒砌的石料与城垣同,旧城小学建于城基上。城垣内外尚存“都察院禁约碑”、“兴化门碑”等明清碑刻10余通。州治西迁后,此地降为旧城场。建于坝地的街道,50年代已垦作农田,仅有几户房舍,仍可分辨当年街道走向.今日之旧城场在城垣内山腰处,傍道道务公路而建。明真安州城垣,1981年2月列为县内第一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次年2月,贵州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