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高崇明,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细胞及遗传学系教授。中国遗传学会伦理、社会和法律委员会委员,中国原生动物学会理事。主要研究细胞生物学、生物伦理学。几年来一直讲授非生物系生物学课程。曾二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曾主持二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参与973等项目。由于授课深受学生欢迎,三次被评为北京大学优秀教员,被评为“评师网”2007年度50佳魅力教授。
生物伦理学界有影响的专家关于如何应对基因组时代的挑战,高崇明教授的学术观点:
1. 生物资源:关乎国家利益与尊严
人类基因的数量是有限的,对致病基因和易感基因的研究,不但将可抢占巨大的未来医药市场,而且还在政治上和军事上存在着深远的战略意义。
2. 遗传信息: 每个人的基因信息应该看成是个人隐私。
3. 基因改造: 人类基因组计划的重要目的就是为了攻克人类的疑难疾病。但是随着基因组测序的完成,有人提出要对人类基因进行改造,即所谓去掉“不良”基因,加上好的基因,使人更聪明、个子更高,甚至有人提议这样的试验可以在中国搞。讲到这里,高教授认为很荒唐。
高教授认为:自1953年人类发现DNA的双螺旋结构以来,生命科学以惊人的速度发展着,科学家们成功地解开了人类遗传基因的密码。DNA的大量复制、合成以及DNA间的组合替换都已成为可能。对急速发展的生命科学所带来的社会学、伦理学和法学方面的问题,人类必须进行严肃思考。它需要从事生物科学、医学研究和实践的人,同伦理学家、哲学家、法学家和社会学家一道以崭新的伦理道德观念对人类的这些难题作出正确的反应,高教授一再强调,应更多地把难题和相关的知识传播给大众;同时,在科学界构筑起相应的道德规范,以应对基因组时代的新挑战。
学术成果《生命科学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合著)
《生物伦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英汉常用生物学词汇》(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合著)
《人为何是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译著)
《生物学》(化学工业出版社,1985,1986)
《生物伦理学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
螅状独缩虫(Carchesium polypinum)类中间纤维的初步研究,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 Vol.39 No.2 P.178-181,胡国群 高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