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市秦剧团是秦腔艺术传播到新疆最早的秦腔剧社,它经历了清代末期、民国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三个历史时期。
1950年在人民政府领导下,新中舞台实行实行民主建政,将其更名为新中剧院,1959年转为国营,更名为“乌鲁木齐市秦剧团”。
剧团成员主要来自剧团1952年自培甲、乙两班学员,新疆艺术学校,乌市艺术班历届毕业生,及陕、甘两省来疆演员组成。
目前专业技术人员84名,副高级以上职称16人,中级职称45人。大、中专毕业66人,由汉、维、回、蒙、满、塔塔尔、俄罗斯等民族组成。
建团五十多年来,剧团始终坚持党的“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在艺术上敢于探索,勇于创新,除排演了《杨门女将》、《白玉楼》、《铡美案》、《银屏挂帅》、《杨八姐盗刀》、《九江口》、《金沙滩》、《屠夫状元》、《潇湘夜雨》、《五典坡》等500出优秀剧目。
还先后创作移植了排演了《草原一家》、《血泪仇》、《林基路》、《毒雾下的悔恨》、《细君公主》、《瑶池情》、《孽梦》、《易宝情缘》等一大批有质量的新编历史剧和现代剧。多次参加自治区、乌鲁木齐市文艺调演并获奖。
剧团长期扎根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经常深入厂矿农牧区,为各族人民演出足迹遍布天山南北,1979、1982、1986年三次赴北京、河北任丘油田、山东胜利油田、西安、兰州、银川、西宁、玉门、敦煌等地行程万里,巡回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