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称“三山”。
1.隐士所戴的一种暖帽。以鹿皮、彩锦等材料制成。唐李群玉‘寄友人鹿胎冠子》诗:’‘数点疏星紫锦斑,仙家新样剪三山。
2.武士所戴的尖顶盔帽。元郭汪(送友人从军》诗:“七星战袍衬金甲,三山尖帽飘猩红。”
3.明代太监所戴的一种官帽。以漆纱制成,圆顶,帽后高出一片山墙:中凸,两边削肩,呈三山之势,故名。明罗娥登《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第四十六回:“(郑和)头上戴一顶嵌金三山帽,身上穿一领簇锦蟒龙袍。”《金瓶梅词话》第七十回:“见一个太监身穿大红蟒衣,头上戴三山帽,脚下粉底皂靴。”(见图)
4.即“二郎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