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集镇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4-05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安徽省淮南市凤台县夏集镇基本概况安徽省淮南市凤台县夏集镇是毛集国家社会发展综合实验区三个乡镇之一。据当地相关网站资料[1]显示,至2009年3月,该镇面积34平方公里,耕地37000亩,人口2.7万人。

安徽省淮南市凤台县夏集镇地图(A标注处)

经济发展经济数据:2008年,该镇全年财政收入实现419.5万元,其中完成国税63万元,地税60.6万元,乡统筹及预算外收入完成224.7万元。 人民生活全年农民纯收入1938元,比上年增长0.3%,人均储蓄410元,比上年增长0.4% 。

乡镇企业:截止2008年,该镇有乡镇企业324个,个体私营经济实现产值1.37亿元,实现利税2204万元,从业人数1710人,占农村劳动力的14.7%,最为突出的是夏集宏宇粮贸有限公司。有固定资产5100万元,生产加工用房163套,大米加工厂150家。碾米设备166台套。全年生产大米7万吨,产值超亿元,创利税500多万元。农业发展农业:2008年,该镇农业总产值1.1亿元,比上年增长2个百分点。农业耕地面积37163亩。粮食作物占94%,经济作物占9%,粮食总产量29821吨,该镇注重调整种植业品种结构,积极发展开发性农业,并因地制宜,制定科技兴农战略规划,采取典型引路,示范带动的办法,引导群众发展高产,高效,优质农业,全乡先后建起6个经济示范点,即:刘楼2000亩田藕;姚李500亩地膜麦套西瓜;刘圩林果;路岗养猪、养牛;王拐、陈集、朱岗建筑建材;夏集农贸市场。

畜牧渔业:2008年全年大牲畜饲养量3500头,生猪饲养1.7万头,长毛兔1.3万只,农禽168万只,可养水面1450亩,精养渔塘500亩,投放鱼苗15吨。

教育文化2008年,该镇共有2所全日制初级中学,即夏集初中和陈集初中。小学12所,在校学生6128人,教职工208人,教师学历合格率100%,小学入学率99.64%;小学毕业率100%,初中毕业率98%,普及率97.06%,巩固率100%。该镇强化学校德育工作,扎实做好国家对“两基”检查验收,基础设施逐年兴建,普及、扫盲成绩显著。

该镇小城镇建设已初具规格,成为淮南市最大的农村商贸市场,休闲广场宽敞亮丽,欧式建筑新颖别致,社区配套布局合理,绿树成荫,环境优美。[2]

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夏集镇基本概况该镇东接兴化,南连高邮,西临金湖。是苏中里下河地区的“鱼米之乡”,位于东经119°06'32",北纬33°06'58",属亚热带向温带过渡地带,有明显的亚热带海洋季风型气候特点,雨水适中,日光充足,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全年日照2188小时。年平均温度14.4℃。无霜期218天,常年降水量956mm,据当地政府官方网站资料[3]显示,至2008年4月数据表明,该镇有16个行政村,3个居委会,一个果园场,6.7万人口,总面积125平方公里,境内交通优势明显,京沪高速A13出人口连接界临沙公路、南水北调工程横贯全镇,西枕京杭运河,北与盐金公路相通。

历史沿革夏集处于宝应和高邮的交界线上,历史上曾几次划给高邮市,1958年正式划归宝应县。

“夏集”一词源于清道光年间(1854年),始名南程、肖陵,后改称为夏集。据《江苏省地名词典》介绍:“夏集,传明末建有庙,立夏前后尤多香客,集市兴旺,名夏集。”93年10月《宝应情况》则称:“大唐时期该镇就称为夏集镇,建有东岳大庙。”《高邮县志》中记载如下:

宝应县夏集镇区域示意图

“夏集”一词有两个含义:“夏”足指该庄以夏姓为主;“集”是指农历二月二十八尔岳庙会。其西北面唐代已建有潼门寺,估汁当时已有夏姓村庄。不称“庄”而称“集”,当为有庙以后的事。

据清代《高邮州志》载:“五岳行宫,在夏家集。元至正年间建。明成化二年(1467年)增建。清乾隆五十八年,僧脱凡募,里人黄振儿、夏原仪、伞赛宗等重修。”五岳行宫主要供奉东岳大帝,所以人称东岳庙。传说东岳大帝是泰山之神,主管人间寿禄,历代帝干都要到泰山封禅(“封”指在王皇顶祭天;“禅”指在梁父祭地),东岳大帝又被尊称为天齐王,所以东岳庙又称天齐庙,夏集的东岳庙不是建于唐代、明代而是建于元至正年间,明代扩建,清代两度重修。[4]

农业特色自然资源:夏集是苏中里下河地区的“鱼米之乡”,属于亚热带向暖温带的过渡地带,有明显的亚热带海洋季风型气候特点,雨水适中,日光充足,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年平均温度14.4℃。全镇自然资源丰富,无污染,土地肥沃,大气达国家一级标准,地表水质达国家二级标准。

产业基础:拥有耕地9万亩,水面1.5万亩,木材加工企业20家,粮食加工企业8家,畜禽养殖大户100多户,境内有千亩果园场1个,特种水产研究所1所。

合作前景:大力发展设施种植业,适宜发展蔬菜、花卉、草木水果;有序发展畜禽规模养殖,适应兴办生猪、肉鸡、蛋鸡、野畜野禽、水禽规模养殖场;提升发展水产养殖业,利用水面资源,发展“六小”品种和特种水产养殖;鼓励发展有机产业,宜人的生态环境,可以发展有机稻米、蔬菜、水果;积极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可以享受工业招商的优惠政策。

经济发展改革开放以来,该镇坚持以工业为主导,走工业强镇之路,主攻工业化、外向化、民营化。工业经济呈现迅速发展的态势。该镇把招商引资作为推动工业经济提速发展的助力推器,不断优化投资环境,积极打造投资载体,运用驻地招商、办会招商、委托招商、办节招商等多种形式,进一步扩大夏集对外的知名度。每届水乡商贸节的成功举办,提升了夏集的对外形象。

全镇已有各类企业400余家,规模企业9家,亿元产品规模企业8家,全部工业年生产能力超过15亿元。产品门类众多,结构日趋合理。以纺织轧花、电子电器、电线电缆、服装鞋业、精细化工为主体的支柱产业。已初步形成,为夏集加快工业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该镇通过制定优惠政策、打造投资载体、优化投资环境、提高服务质量等关键措施,政策优势、区位优势、劳动力资源优势进一步凸现,亲商、安商、富商的氛围进一步浓厚。先后共有近百个项目落户夏集,神江电子、三和化工、纵横科技、恒琛工艺品、宝余光电、苏中铜材等一批企业,已成为夏集的骨干企业。

该镇按城镇建设与园区发展互动、生产要素向园区涌动的总体要求,聘请设计师,科学规划实施蓝天工业集中区和道口工业园区。良好的投资载体,吸引了更多的能人志士来夏集投资置业。[5]

行政区划夏集镇下辖村[6]:

双琚村

苏雅村

夏集村

双塘村

蒋庄村

赵雍村

潼口村

塘北村

友映村

相庄村

三洋河村

王营村

卫星村

王桥村

丰收村

万民村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