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泉山寺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4-05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黎平南泉山寺在黎平县城南1.5公里南泉山中。《黎平府志》载:“南泉叠嶂丛林,明建三寺于山,游人络绎不绝,为最名胜。南泉山行道,皆以鹅卵石铺就,纵横曲折,从山脚逶迤而上。山腰行道旁有一平地,竖碑一方,上刻”南泉福地“,顺道直至大佛殿,殿前侧面有一八角亭,亭外有四方水池三眼,一供饮用,二备盥洗。泉水清澈,四季长流。

南泉山寺,“明初经始,旋毁于兵。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黎靖参将李思忠倡捐重建。……嘉庆元年(1796年)重修。”南泉山寺是具有明清两代风格的建筑群,既有明代的端庄持重,也不失清代的玲珑秀丽。寺有三殿,依山取势建于山腰,建筑层层向上。第一层为大佛殿;第二层为灵宫殿;第三层为宝顶庵正殿。大佛殿含有夕佳阁;灵宫殿含有天香阁;另有翠微亭,已毁。南泉亭为清光绪三年(1877年)知府袁开第创建,十七年(

南泉山寺

1891年)知府俞渭,知县赵一鹤筹款重修。大佛殿山门为砖砌,呈八字形。门上有行书匾额“雅若祗园”,门侧有阴刻楷书对联一副:“马足车尘,世路不知何处尽;山花涧月,禅心应自此中生。”

山门前有六级垂带踏垛。门左右各安石狮一尊。南泉山寺内供释迦牟尼佛像,侍以阿难、迦叶、四大天王及十八罗汉等。灵宫殿内的天香阁旧名天香书院,是明代抗清名将郡人何腾蛟少年时只身攻书之处(后知府张瑛以“一人读书非书院”易今名),历代文人学士思慕前贤,到此瞻仰胜迹者日不乏人,四壁题诗几无空隙。

南泉山寺自创建以来,历经多次修葺、重建。1985年11月贵州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