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甲巡洋舰(armored cruiser),是19世纪中期以后,世界舰船领域绽开的一朵奇葩。蒸汽战舰时代开始初期,只要装有水线带装甲的军舰一般都被统称为铁甲舰,只是根据吨位大小不等,而区分成一等、二等铁甲舰,因而日本早期的“比睿”、“金刚”、“扶桑”等军舰虽然吨位较小,仍因拥有水线带装甲而被归入铁甲舰一类。同时期的巡洋舰,起初并没有装甲,后随着设计的不断演变,逐渐开始增加防护,在用装甲甲板提高巡洋舰生存力的同时,英国海军率先提出在巡洋舰上使用水线带装甲的设想,但这种设计被认为对于当时只用于侦察、巡逻等辅助任务的巡洋舰过于奢侈,全无必要,而且还会加大军舰的重量,影响航速,因此遭到英国海军部否定。
对于拥有大量一等铁甲舰的海上霸主英国来说,增加一种带有水线装甲防护的巡洋舰确实没有过多吸引力。然而对海军实力单薄的国家而言,则意味着可以让造价较低的装甲巡洋舰来充当铁甲舰的角色,以较低的成本扩充海军实力。对海洋充满野心,但苦于国力不充,无法大量建造铁甲舰的俄国人最早领会到这一点,1870年,俄国建造了世界上最早的水线带装甲巡洋舰“General Admiral”,这级军舰和早期的巡海快船十分相似,唯一的区别就是它沿水线带装备了铁甲。在用以摸索技术的水线带装甲巡洋舰问世后不久,俄国人在后续的军舰上引入了铁甲堡设计,一时间,世界舰船设计领域发生了不小的震动,原本巡洋舰只是辅助舰种,现在居然装上了类似铁甲舰的装甲,对比穹甲巡洋舰,装甲巡洋舰虽然成本较高、航速不快,但是却有强大的生存力,可以胜任海战主力舰的角色,其实用价值不言而喻。自装甲巡洋舰诞生始,与其设计原理相近的二等铁甲舰的分类逐渐不再被使用,2种舰型归于一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