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箍桶理论
箍桶理论就是针对“木桶理论”而提出的逆向的新观念,其定义是:先制定一个目标,然后根据现在自身与客观的情况,制定出最终为能达到目标的一个个阶段的任务量。或者说,就是将一件有大困难的事,细分为若干阶段或部分,这样,在细分后的每个阶段或部分,其困难就被大大缩小,直至缩小到其困难可被轻易克服,缩小到要实现这个阶段或部分的小任务,完全具备客观的可能,而几乎没有任何系统的风险干扰。
箍桶理论与计划的区别
箍桶理论虽然有点“计划”的味道,但与“计划”有区别。“计划”中的各阶段任务往往很庞大模糊,客观上要实现则存在大量的长期的外界因素干扰,实现的概率不高;每一阶段时期也很长。而“箍桶理论”的阶段时间很短,各阶段任务量也很细化,具体明确,特别是每个阶段应实现的任务量在客观上都具备实现的可能。从本质上讲,“箍桶理论”就是用小的时间量与任务量,化解“计划”所具有的系统大风险。
炒股中的箍桶理论
箍桶理论的第一层意思就是根据现在自身与客观的情况,将总目标一一分解到若干个阶段或部分。如果将这套理论运用于炒股,我们同样可以得到轻松的答案,比如,如果我们打算在未来一年中在股市中获得100%的利润,那么,我们大可以不用殚精竭力地去寻找黑马股票,只需要这 100%的任务量分解到每周或者每月,然后一步一步扎扎实实地完成每一时间单位的任务,到年底账户里自然就有100%的利润。通过计算,我们可以知道,100%年利润量分解到每周的任务仅仅是全部资金(本金加上已获收益)的1.5%!也就是在每五个交易日中,只要我们赚到了这1.5%,来年资金就翻了一倍!(这里指的赚1.5%是抛开各种费税的净得。)有人肯定会说,五天赚1.5%,简单呀,也许一天都赚得比这个多。是的,当目标分解后,以前看似庞大的任务变得轻松了,这就是箍桶理论的成功之处:巧妙地运用心理学炒股。
同时,箍桶理论还可应用于选择股票上,面对庞大的股市,选择什么股票一直是很多投资人头痛的事情,毕竟机会成本让人无所事从:买这只股吧,怕那只股涨得好,买那只票吧,又怕这只票回调。这时运用箍桶理论的第二层意思就可以在一定程度避免投资人陷入矛盾:运用排除法,将目标箍在桶中。
投资人择股时,只需设定股票的条件(总目标,比如行业、财务状况、股价等),就可以排除很多其他股票,将目标股票“箍”在桶中,再确定条件,再筛选,直到桶中的股票完全符合投资人的条件。这样的选票比盲目地听信小道消息市场传闻靠谱多了。如果想要增加箍桶理论的成功率,研究好选股条件也是非常关键的,这需要投资人对大盘对国家政策有较好的理解,但相信对在股市里沁润多年的老股民来说非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