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洞图轴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4-05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此图为清林纾的“北斗洞”图轴 。纵91.5厘米,横48厘米。

此幅是画家晚年的记游之作。枯笔披麻,浅绛敷青,还用平涂法染天空,似吸收了西洋画法,颇富形式感的山石结体又似董其昌。读画复读其题记,仿佛体会到画家意欲追求一种不急不躁的秩序感。题识曰:“是洞旧名伏虎,今易其名曰北斗。道流居之洞顶,高三十余丈,中有楼阁五层。余以辛酉五月至,宿阁上,微雨蒙蒙,赁阁视洞外诸峰,杂立云中如樗蒲。入夜皆黑,始无所见,夜深静卧,百虫皆绝,余竟不知身之在何境也。

林纾(1852—1924),字琴南,号畏庐,福建闽侯人。清末民初著名学者、翻译家。“五四”时期,他激烈地反对新文学、新思想运动,被视为北大校园外唯一有影响的反对派人物。其实林纾在晚清时也曾倡导过社会、政治和文学改革,但最终反而成了一名保守主义者。 林纾工诗,兼善文辞,亦善画花鸟,风格清静,神韵生动。定居北京后,人们多请他画山水,就很少再作花鸟。他的山水画初学文徽明,继学戴熙,笔墨渐浓厚,强调“古意”和“书卷气”。林纾喜游历,每到一处必写生记游。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