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福杰,男,内科副主任医师。毕业于中山医科大学。从医30多年。负责内科教学查房20多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高血压病、脑中风、各种心脏病 、糖尿病、肾结石、肾炎、痛风、甲亢、腰腿痛及儿科疾病的诊治。
1979年参与全国高血压普查工作。1980—1981年在陕西汉中地区医院进修内科、儿科和血液病,1984年参加全国心血管会议,1986年在河南省进修精神病,1987年参加西安市高级医师培训班,1996年参加广州市病案工作学习培训,2002年参加广州市急诊学习班。发表医学论文6篇。本人为《心血管网》会员,在网上发表医学论文4篇,发表医学评论73篇(次)。为宣传健康的知识,网上自创邓福杰健康圆,同网友一起讨论健康话题。为掌握世界医学前缘知识,常在网上进入美国国立图书馆(世界最大的医学图书馆), 搜索大量医学资料以充实、提高自身医学水平。
邓福杰副主任医师在心血管疾病有较深造诣,诊断及用药以循证医学为依据,以国际诊断指南作指导,规范用药,与国际接轨 。心律失常诊治方面做了很多研究,比如在Q—T延长综合症,反复出现严重的心律失常并休克时,能否可以用β-阻滞剂?他在前人理论指导下应用心得安抢救Q—T延长综合症出现严重心律失常并休克的危重病人获得成功。心跳呼吸骤停时肾上腺素用量等均做了很多研究。曾有一2岁小儿因溺水后心跳呼吸停止约两小时,全身已经发凉,经用大剂量肾上腺素抢救后,使长时间没有电活动的心脏复苏,血压上升并且维持10多个小时。虽然因脑细胞无法复苏告失败,但总结既往使用肾上腺素的经验教训认为大剂量使用肾上腺素是可行的。1983年一患者心跳呼吸停止12分钟,经心内注射无效,后来反复6次心脏电击除颤抢救成功,通过总结经验教训,较早提出心脏电除颤可以反复多次进行(当时多主张一次除颤)并指出心内注射6大害处,建议废除心内注射法。该论文收集于《1984年陕西省汉中医学年会论文汇编》中,并发表在1986年《新医学》杂志上。
在糖尿病专题做了较多的研究,规范糖尿病的诊断及用药,开展葡萄糖耐量试验,卒先在本院开展糖化血红蛋白(HBA1c)——糖尿病监测金标准的检查。
在临床上,水肿及尿少的情况很常见,有时顽固到医生促手无策。邓福杰副主任医师亦做过专题研究,针对国外一些学者提出的“速尿超过800mg/日时不会增加尿量(伊藤敬一,1975);亦有人认为静脉注射每次不应超过250mg,每天不要大于1000mg(Heidland,1986)。他在许多应用速尿病人的研究中得出的经验写成论文:“应用速尿应注意的几个问题—附20例分析”,发表于1989年《新医学》杂志。提出:1、该研究中每日最大剂量2020mg;2、一般情况下大于200mg/日时才是有效大剂量;3、大剂量要因人而异,因病而异;4、提出大剂量速尿的5个适应症;5、大剂量速尿的6大机理。该论文已被多篇医学论文引用。被收录到中国论文数据库中。
“走出癌症疼痛治疗的误区”是邓福杰医师的又一篇论文,发表在2004《中国医师进修杂志》上。文章指出,虽然WHO三阶梯止痛方案在我国推广已20多年了,由于担心病人对药物成瘾,面对被癌痛折磨的病人,许多临床医师往往是“望痛兴叹”。究其原因,主要是WHO三阶梯止痛方案未得到普及,临床医师对癌症疼痛用药存在许多误区。该文章指出目前我国治疗癌痛存在六大误区,并提出解决对策。
“双苯吡乙胺--一种新的抗心律失常药”一文,为翻译文章,刊登在1989年《国外医学-内科分册》上。
“90年代新的诊断技术-体外基因放大技术”发表在1996年10期《广州卫生报》上。
邓福杰副主任医师把一切精力和时间投入到钻研医疗技术上。对医疗技术要求精益求精。自80年代起自己编制杂志(书籍)题目索引卡片2500余张,共收集文章题目25000条。自96年后由于电脑的发展,他脱离手工操作,把文章题目索引输入电脑。目前已输入电脑的条目达35000条。为了翻译的方便,自己编写了一本《英-汉心血管疑难词集》词条达2000多条。是在英语字典上难以找到的专业用词为主(如torsades de pointes-尖端扭转性心动过速)。
结束语:面对困难你应该坚强,面对病痛你应顽强。当你为缺少一只鞋而悲伤时,你要想想,还有很多人缺少一只脚。